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通用12篇)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1
1、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生長著不同的(動
物)。在觀察活動中,我們要做到:
a.愛護小動物(植物),不傷害它們;
b.保護動物(植物)棲息地的原貌,保護他們的生存環境;
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方活動。
2、我們觀察蝸牛,要注意觀察蝸牛的外形、生活、運動、反應、吃食、排泄、繁
殖等。蝸牛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腹、尾)三部分,頭部長有(2對觸角),
(眼睛長在長觸角的頂端),嘴里長有(齒舌),用(氣孔)呼吸、排泄糞便。
3、蝸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里,晝伏夜出。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
爬行時會分泌(粘液)是為了使腹足經常保持濕潤避免爬行時受到損傷。
4、(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
5、蝸牛具有(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沒有(聽覺)。
6、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
7、蚯蚓身體由許多(環節)構成,身體上有(口)、(環帶)、(肛門)。(環
帶)是蚯蚓的生殖器官,離環帶近的是(口),離環帶遠的是(肛門)。
8、蝸牛和蚯蚓的相同點是:都適應(潮濕)的環境,身體(柔軟),都會(爬行),
會吃(食物),會(排泄),會(繁殖后代)等。
9、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
有六只(腳),運動(爬行),在行走會分泌一種(信息素)。生活在洞穴(土
壤)中。(群居)生活,食物(多樣),會(繁殖后代)等。
10、螞蟻適應在(陸地)上生活。
1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12、金魚的特點是: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有(鱗片),用(鰭)游泳,用
(鰓)呼吸,吃(魚食)和(面包屑)等,會(繁殖后代)等。
13、螞蟻和金魚的相同點:都是有(生命)的,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
生長,會(排泄)廢物,會(繁殖后代)等。
14、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生活的(環境)也不同。
15、世界上大約有一百多萬種動物,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長,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
(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等。
16、為了觀察螞蟻,我們可以帶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誘餌。帶上放大鏡,可觀察螞
蟻身體。為了防止螞蟻亂爬,我們可以帶一個小玻璃瓶子,將螞蟻扣在里面。
17、蝸牛遇到危險,身體縮進殼內,螞蟻遇到危險,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險,
縮成一團或逃走;金魚,游到安全的地方。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動物的名稱
2、知道它們喜歡吃的食物。
3、喜歡小動物,并愿給小動物"喂"食。
活動準備:
小動物圖片一份,食物圖片人手一份、活動內容ppt一份,幼兒操作材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
1、觀看小動物圖片的ppt
2、說出其名稱 導:小朋友,今天張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誰?
二、認識小動物最愛吃的食物
1、觀看食物圖片的ppt,說出其名稱
2、提問小動物最愛吃的食物是什么
3、觀看小動物與食物搭配的ppt 導:我們很喜歡這幾個小動物來我們幼兒園做客,老師想請它們吃東西。
導:讓我們來看看老師都備了那些食物給小動物吃呢?
導:老師這里的食物應該怎樣分給小動物們呢?你們知道它們最愛吃的是那一樣食物嗎?
導: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好,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動物最愛吃那一種食物
三、小動物與食物配對
1、出示小動物的圖片
2、發給幼兒人手一份食物圖片
3、請幼兒給小動物分食物
4、交換圖片,請幼兒幫小動物找食物 導:小朋友再來看看今天來做客的小動物有誰?
導:現在,老師給小朋友每人一份食物,看看都有那些食物
導:看清楚以后,請小朋友把你手上的食物都分給放在那里的小動物們,要說出請你吃哦!
導:現在老師看看小朋友都找對了沒有,哦,都很棒!
導:老師來換一換,讓小朋友幫這些小動物找食物,看看能不能找到
四、幼兒分兩組進行游戲操作
1、 幼兒分兩組
2、一組拿小動物圖片
一組拿食物圖片
3、兩組幼兒找朋友配對 導:老師把小朋友分成兩組,一組是小動物組,一組是食物組
導:兩組的小朋友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小動物或是什么食物
導:看清楚以后,聽音樂找朋友,小動物要找到你最愛吃的食物做朋友哦
導:拿食物圖片的小朋友也要去找是那個小朋友最愛吃的
五、結束
1、收拾材料
2、請小動物去參觀幼兒園 導:小朋友真棒,都找對了好朋友,小動物今天難得來幼兒園做客,我們一起帶它們去參觀一下我們的幼兒園吧!
導:走咯。出發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叫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演唱。
3、讓幼兒對小動物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準備:
場境: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各種小動物依次出場走來(小雞、小鴨子、小青蛙、小羊、小狗、小貓和小牛);動物頭飾;皺紋紙做成的小草一長串;魔術帽;魔棒;音樂《走路》
活動重點:學習表演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活動難點:用動作表示各種動物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師:太陽慢慢地升起來了,天亮了,小動物們都起床了,它們伸伸懶腰,睜開了眼睛,呵!今天的天氣真好!于是,它們一個個都出來了。你聽,誰來了?
二、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師:"嘰嘰嘰"哦!原來是雞寶寶們出來了。一大早,它們一定是出來找吃的了!它們跟著誰出來了呢?
(孩子們積極地猜測著:是它們的爸爸媽媽) 師:"咯咯咯"雞媽媽領著寶寶們到草叢中捉蟲子吃呢!誒?它們是怎樣捉蟲子的呢?
(幼兒有的用兩只小手食指對起來放在嘴前,有的用一個食指表示,還有的翹起小嘴巴來表示小尖嘴一啄一啄地)師:當小雞們吃得正香的時候,一只小鴨子走了過來,(引導幼兒模仿一下小鴨子是怎樣走路的)雞寶寶看見了,連忙招呼它說:"雞哥哥,快來跟我們一起捉蟲子吃吧!"雞媽媽笑著說:"它不是小雞,它的名字叫小鴨子,不能捉蟲子,你看它的嘴巴和我們長得不一樣,叫出來的聲音也不同。"小朋友,你知道小鴨子是怎樣叫的嗎?它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個體與集體分別表演) 師:小鴨子對小雞說:"咱們一起玩吧!",于是他們就高興地邊玩邊唱起歌來,嘰嘰嘰、嘎嘎嘎。
(孩子們一起邊模仿著小雞和小鴨的叫聲,邊做律動,對于律動表演,他們都非常喜歡,教師唱56535,他們唱嘰嘰嘰或嘎嘎嘎,演唱的欲望很強烈。)
2、猜測探索師:你猜還有誰會來?分別引出小狗、小貓、小羊和小青蛙和小牛,并引導幼兒猜想它們的叫聲及動作。(每出來一種小動物師都可和孩子們一起用唱出來,引導幼兒用自然音說話、演唱,聲音不要太輕也不要太重,說話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才好聽。)
3、經驗擴展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講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正確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并能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在戶外活動場地布置大滑梯、桌子、椅子、樹等場景,小兔子一只。
學具:各種小動物玩具(多于幼兒人數),幼兒用書(P36-37)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找在哪里
教師(出示玩具小兔子):今天小兔子想和我們玩“找找在哪里”的游戲,你們高興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說說小兔子的位置,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上面”
教師再次將小兔子放在滑梯下面,請幼兒尋找并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下面”
二、捉迷藏
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它們藏在什么地方?誰在樹上?誰在樹下?啟發幼兒給在下面的小動物涂色。
觀察畫面,認識漢字:上下,并圈出在下面的小動物。
請每位幼兒拿一個小動物,把它放在場景的上面或下面,邊放邊說小動物的位置,大家一起尋找小動物并爍爍。
請女孩放小動物,男孩尋找,找到后兩人拉手說一說小動物在哪里,然后交換。
活動評價:
表揚在活動中積極,完整講述的幼兒。
請幼兒找找教室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些什么?活動運用游戲的形式小班幼兒易于接受和感興趣參與。
活動反思:
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今天的活動,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運用游戲的形式,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講述物體的空間位置,正確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青蛙,狗熊,兔子,狐貍等動物的認識及其顏色的認識,以動物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訓練幼兒說話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準備活動
青蛙,狗熊,兔子,狐貍等動物的圖片,有色和無色各一張;可愛動物的圖片若干;青蛙,兔子,狗熊,狐貍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請來了幾位好朋友,是誰呢?
教師依次出現無色的動物圖片給孩子們觀察,先讓孩子說出是什么動物,之后讓孩子說出動物的顏色,如果孩子說對了,就出示有色的動物圖片。
二、編兒歌
教師指導幼兒根據動物的顏色來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動物今天呀剛好過生日,咱們編首兒歌送給他們,好不好。
1、先給青蛙編。老師引導孩子:"什么動物綠綠的",讓幼兒說出:"青蛙青蛙綠綠的"。然后鼓勵孩子將"什么動物綠綠的,青蛙青蛙綠綠的"串成一串。
2、教師再問什么動物黑黑的,讓幼兒說出狗熊狗熊黑黑的的。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咱們把剛才編的兒歌串在一起吧,教師一邊拍手一邊說"什么動物綠綠的,青蛙青蛙綠綠的;什么動物黑黑的,狗熊狗熊黑黑的"。
3、下面來編兔子。
教師不說了,請幼兒來編。教師請一個小朋友來編第一句:"什么動物白白的",請另外一位小朋友說出"兔子兔子白白的的'。
4、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青蛙,狗熊,兔子,都有兒歌了,狐貍也想加入兒歌的隊伍,快快快,咱們趕緊給狐貍也來編一個。鼓勵幼兒仿照上面的句式給狐貍編。
5、請幼兒試著將上面四個動物兒歌串成一串
6、拍著小手,集體將兒歌再唱一遍
三、做游戲
教師將頭飾發給小朋友,并告訴小朋友玩游戲的規則:當老師說到什么動物綠綠的,帶青蛙頭飾的小朋友應站起來,并說:青蛙青蛙綠綠的。其他小朋友則坐著不能動。
四、教師出示幾幅可愛的動物的圖片,激發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五、活動延伸
讓孩子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唱動物歌,并告訴爸爸媽媽愛護動物,不要吃他們。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的大小順序及排列關系。
2、能將3個物體按從大到小排序。
3、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熊一家”卡片及對應帽子卡片各一張。
2、紅花(大、中、小),每位幼兒各三張。
3、音樂《三只熊》。
活動過程:
一、說兒歌《吹泡泡》進入教室。
二、“今天有幾位好朋友來找我們玩兒,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
1、出示“小熊一家”。認識最大的、最小的和不大也不小的。
2、將小熊一家按從大到小排序。說:“小熊一家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3、請兩位幼兒來排一排,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排列的。
三、出示帽子圖卡,引導幼兒為小熊一家戴上合適的帽子。
1、昨天熊媽媽買了三頂漂亮的帽子,哪一頂帽子最大?哪一頂帽子最小?不大不小的是哪一頂?
2、現在,我們為小熊一家戴上合適的帽子吧!并說一說帽子是怎樣排列的?
四、幼兒操作材料,將紅花從大到小排序。
1、小熊一家非常開心,因為幫它們戴上了合適的帽子,小熊一家也要送給我們禮物,是什么呢?出示紅花。
2、引導幼兒給紅花按從大到小排排隊。
3、排列完了之后,教師檢查,并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排列的?
五、放音樂《三只熊》,師幼一起跳舞。
六、帶上禮物出教室,活動結束。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并從中獲得快樂。
2、知道幼兒傾聽他人說話并能連貫地說出游戲中的語句。
3、幫助幼兒認識上下方位。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玩具若干(同幼兒人數)
2、小橋、山洞、花籃、彩帶標記、小獎品、錄音磁帶
3、事先將各種小動物藏到室外大型玩具上
活動過程:
一、1、師:今天動物王國的小動物要來和我們做游戲,高興嗎?誰能說說你愿意和哪個小動物交朋友?它有什么特點?(你來學一學),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讓我們一起模仿它們做早操吧。
2、隨音樂,做模仿操出教室。
二、1、師:你們瞧,今天的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很早的就來到了幼兒園,想要和我們做個“捉迷藏”的游戲。現在它們都藏在了小朋友平時最喜歡玩的地方了,讓我們一起找找看。
2、隨音樂,幼兒尋找小動物,在此教師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組織找到小動物的小朋友到草地上休息一會兒,并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講述尋找過程,例如;我在、上(下)找到了、針對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指導或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幫助。
4、(1)、師:你們說的很棒,小動物們很高興,想和我們做個“聽口令,跑的快”的游戲,看誰能聽懂老師的口令,又快又對的把小動物安全的送到指定地點。
(2)分四組按不同口令進行游戲。
三、師:小朋友們今天和小動物們玩的很開心,表現的都很棒,老師很高興,想帶你們玩滑梯,好嗎?(隨音樂開汽車來到滑梯面前)。
小朋友你們看,現在我們在哪?(滑梯的下面)。在此,利用現場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滑梯下面是很危險的,上面有許多的螺絲釘,一不小心會碰傷小朋友的,因此,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盡量不要到滑梯下面玩。
活動結束:
隨音樂帶領幼兒到滑梯上面玩,引導幼兒感知體驗上和下。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8
主題的由來
開學時,教師與小朋友談論春節里有趣的事情,許多孩子介紹了去海滄動物園參觀時的所見所聞,還有的小朋友利用假期在家里飼養一些小動物,如小鳥、魚、小狗。正值春季,有的小朋友還把他們飼養的小動物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一起飼養,有的拿來了蠶和桑葉;有的帶來了烏龜、金魚,幼兒對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產生了這個主題內容。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與交流活動,讓幼兒了解常見動物的本領。
2.培養幼兒愛提問,樂于收集資料等主動學習的能力。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動物圖書、電腦課件;電視、幻燈機、2塊大黑板幼兒調查表每人一張
活動指導:
一、故事“想飛的小象”引入,組織幼兒邊看故事邊聽故事。
二、故事后提問,讓幼兒談談聽完這個故事他們了解了什么?故事里的小動物有哪些本領?
逸晨: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不能互相比較。
陳銘: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本領
由此,教師引出了“動物的本領”這一話題
三、幼兒每人拿出自己的調查表并互相交流他們所了解的動物的本領。
小潔:駱駝是沙漠之舟
張蕾:信鴿會送信
宇昕:大象長長的鼻子會運木頭
若儀:蜜蜂會采花蜜
逸如:老虎會用尖尖的牙齒咬人
通過這個環節,教師發現孩子們互相交流時都很積極,集中提問時孩子們都能踴躍發言,顯然,孩子們對“動物的本領”這個話題是十分有興趣的。
四、幼兒分組尋找資料,了解其他動物的特殊本領
A組:從提供的書籍中查找資料
B組:觀看電腦課件,查找資料
C組:圍坐一圈看動物世界的VCD
五、集中幼兒,讓他們圍坐成圓圈,互相交流尋找資料后他們又認識了哪些動物?這些動物有什么本領?(配班教師根據課堂上幼兒的回答以圖片或文字的形式貼于黑板上的網絡圖)
耀林:我發現有一種青蛙有保護色,遇到敵人要攻擊他時會變色
予靖:我從電視上看到變色龍也有保護自己的方法,它也會變色
張蕾:雪兔一到冬天全身就變成雪白的
孩子一下子對如何保護自己的這一本領十分有興趣,興趣點馬上轉移到“動物是如何保護自己的”這一話題上,教師此時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動物除了有保護自己的本領,還有其他本領嗎?
聿興:鶴有長長的嘴巴會捉水里的魚
宇辰:豹子是短跑冠軍
夏耘:北極熊不怕冷
擰月:老虎會游泳
陳圓:猴子會在樹上蕩秋千
樂其:松鼠的尾巴可以當降落傘
宇軒:貓的胡子可以感覺水的溫度
津鵬:蛇的舌頭和青蛙的舌頭有感覺的作用
孩子的思維一下子就拓展開了,教師將孩子引出的動
物的本領分成“攻擊別人,保護自己,器官的特殊本領,其他四類”,并引導幼兒看網絡圖。
六、教師播放教學課件,重點引導幼兒觀看老虎捕食、鵜鶘捕魚、變色龍變色、大象運木頭等鏡頭,讓幼兒更深刻的了解到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本領。
七、針對本節課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引出下次活動的主題。
孩子們在活動中提到了有關動物的胡須、鼻子、尾巴、舌頭的作用,下次活動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引導幼兒繼續探索。
八、在音樂聲中,幼兒隨著“森林舞會”的音樂做律動走出活動室。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教具與材料的新穎與直觀性吸引了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們,由此引發了我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思考。現代設備能讓我們能節約準備教具的時間,并且圖文聲影并茂的教具讓教具能更具吸引力,更增加教具的實用性、合理性、真實性。孩子們去接觸它們、了解它們并學會使用與操作,在課堂上不僅能更好吸引孩子注意力,而且孩子能更形象直觀的從中學習、了解到知識,提供的VCD與課件能讓孩子更加真實的了解大自然、更好的啟發孩子們的智慧。
但是,這次主題活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動物的本領”內容很廣,教師沒有引導幼兒正確區分動物的特殊本領與動物的本能這一個概念;集中分享過程中,教師的啟發性語言不夠等等。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們的主題已經開展1個多月了,在探究過程中,幼兒引發了“動物的本領”這一話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動物餓一些常見與特殊本領,請家長協助我們做好以下調查。
動物名稱動物的基本本領動物的特殊本領備注:
1.動物名稱(讓幼兒用自己看得懂的“畫或符號”把動物表示出來)
2.動物的基本本領、特殊本領(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并記錄)
活動反思:
這是中班主題活動我喜歡的電視節目中的一節活動,活動中主要滲透科學和健康的內容。在活動中,教師成為幼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和支持者,進行隨機指導,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和器械,幼兒進行活動時能夠和自己的伙伴互相交流,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整個活動幼兒興趣很高,既了解了動物的特征,又鍛煉了幼兒的基本動作。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9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我學小動物叫》的活動使幼兒對動物產生興趣,加深對小動物的認識。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及動作,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讓幼兒在模仿中獲得快樂,產生積極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叫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演唱。
3、讓幼兒對小動物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準備:
場境: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各種小動物依次出場走來(小雞、小鴨子、小青蛙、小羊、小狗、小貓和小牛);動物頭飾;皺紋紙做成的小草一長串;魔術帽;魔棒;音樂《走路》
活動重點:學習表演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活動難點:用動作表示各種動物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師:太陽慢慢地升起來了,天亮了,小動物們都起床了,它們伸伸懶腰,睜開了眼睛,呵!今天的天氣真好!于是,它們一個個都出來了。你聽,誰來了?
二、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師:“嘰嘰嘰……”哦!原來是雞寶寶們出來了。一大早,它們一定是出來找吃的了!它們跟著誰出來了呢?
(孩子們積極地猜測著:是它們的爸爸媽媽)
師:“咯咯咯……”雞媽媽領著寶寶們到草叢中捉蟲子吃呢!誒?它們是怎樣捉蟲子的呢?
(幼兒有的用兩只小手食指對起來放在嘴前,有的用一個食指表示,還有的翹起小嘴巴來表示小尖嘴一啄一啄地……)
師:當小雞們吃得正香的時候,一只小鴨子走了過來,(引導幼兒模仿一下小鴨子是怎樣走路的)雞寶寶看見了,連忙招呼它說:“雞哥哥,快來跟我們一起捉蟲子吃吧!”雞媽媽笑著說:“它不是小雞,它的名字叫小鴨子,不能捉蟲子,你看它的嘴巴和我們長得不一樣,叫出來的聲音也不同。”小朋友,你知道小鴨子是怎樣叫的嗎?它的嘴巴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個體與集體分別表演)
師:小鴨子對小雞說:“咱們一起玩吧!”,于是他們就高興地邊玩邊唱起歌來,嘰嘰嘰、嘎嘎嘎。
(孩子們一起邊模仿著小雞和小鴨的叫聲,邊做律動,對于律動表演,他們都非常喜歡,教師唱56535,他們唱嘰嘰嘰或嘎嘎嘎,演唱的欲望很強烈。)
2、猜測探索
師:你猜還有誰會來?分別引出小狗、小貓、小羊和小青蛙和小牛,并引導幼兒猜想它們的叫聲及動作。(每出來一種小動物師都可和孩子們一起用唱出來,引導幼兒用自然音說話、演唱,聲音不要太輕也不要太重,說話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才好聽。)
3、經驗擴展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叫的?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呢?
(孩子們紛紛動腦筋想,說出了自己知道的動物的名字并試著做著動作。有的扮演蛇扭動著身體,有的扮演大老虎邊嗷嗷叫邊舉起爪子,有的扮演著大灰狼的樣子……)
三、引導幼兒一同來表演小動物
1、將一長串的小草圈成一片草地,出示小動物頭飾請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頭飾并分發給他們戴上。
師:小朋友們看,我們也來到了草地上,咱們也變成可愛的小動物來玩吧!看!有這么多的小動物,你想變成誰呢?(幼兒回答后,就將頭飾分給他)
2、給幼兒分組,請扮演同種動物的幼兒戴頭飾來表演。
師:請小雞寶寶們(小鴨子們、小狗們……)出來,叫一叫,走一走,看誰表演得最好?(引導幼兒學小動物們走到草地上并大膽表演。)
(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很大,戴上頭飾后,孩子們仿佛自己變成了真正的小動物一般,在“草地”上又是叫又是跳又是走,情緒很高漲,教師配合幼兒的動作演唱的背景歌曲《走路》,調節著氣氛又加深了幼兒對動物的了解和認知。)
四、快樂游戲體驗
游戲玩法:老師扮演魔術師,頭戴魔術帽,手持魔棒,讓小朋友變什么,小朋友就模仿什么。老師示范,口念“變變變,變變變,變長鼻子大象”,幼兒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走路。魔術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棒一指,他便馬上躺在地上不動,表示死亡。魔術師不斷發出“變烏龜、變蟲子、變大馬、變小鳥”等口令。幼兒按照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或聲音。魔術師一吹口哨,就要馬上坐下,停止一切動作。(幼兒輪流扮演魔術師,反復游戲。)
活動延伸:與幼兒一同創編兒歌
《可愛的小動物》
小小雞,嘰嘰嘰
小鴨子,呷呷呷,
小青蛙,呱呱呱,
小小羊,咩咩咩,
小小狗,汪汪汪,
小花貓,喵喵喵,
小小牛,哞哞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的情感體驗入手,以幼兒很喜歡的小動物為契機,在好聽的故事中,帶領他們認識了幾種典型的小動物,并通過小律動的形式幫助幼兒模仿動物的叫聲及動作,使孩子的音樂智能、語言智能及身體運動智能等得到培養和鍛煉;頭飾的運用,讓幼兒可以充分地來表現自己,幼兒的情感智能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通過對各種動物的模仿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創造力,在表演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10
尋訪小動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過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
【教學難點】避免學生在尋訪過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教學準備】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教學過程】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見過那些小動物。
2、過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的分工。
3、交流尋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蝸牛(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學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
四、飼養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觀察蝸牛并記錄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過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過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蝸牛(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自我的*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蝸牛的經驗和發現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蝸牛過程中的發現。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過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飼養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過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蚯蚓》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扣、和環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節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螞蟻》
教學目標:
1、科學情感目標:熱愛大自然中的各種小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搜集資料和初步整理資料的能力。
3、科學知識目標:獲取關于螞蟻的各種知識。
教學重點:
獲取關于螞蟻的各種知識,搜集資料和初步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具:《螞蟻》課件
2.學具: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我知道同學們非常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尤其是喜歡研究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種小動物──螞蟻,好不好?
別看這小小的螞蟻,它們的生存歷史竟然比我們人類的歷史還要漫長,而且它們的種類繁多。到目前為止,就已經發現了15000多種。關于它們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二、生生互動,交流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一定對螞蟻有了一些了解吧,愿意把你們了解到的知識介紹給同學們嗎?這樣吧,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學介紹好不好?(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師:哪些同學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匯報給全班同學呢?(結合學生的匯報,穿插演示多媒體課件。)
生:我從《兒童知識寶典》這本書中了解到螞蟻的家很大,而且分為很多小室。
師:老師也搜集了一段關于螞蟻家的資料片,讓我們一同去參觀一下螞蟻的家。(演示多媒體課件──蟻巢的片段)
師:通過參觀螞蟻的家,你們對螞蟻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了螞蟻的家建在樹上、土中、石頭下。
生:我知道了螞蟻是集體生活的。
師:成千上萬只螞蟻組成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只螞蟻都有專門的任務,它們共同勞動來維系這個大家庭。
生:我觀察過螞蟻搬運食物,你們看螞蟻就是這樣搬運食物的。(學生在實物投影前展示自己的畫)
師:在有些人看來,小小的螞蟻是那么的不起眼,可這位同學卻認真仔細地觀察了它們,并把他觀察到的現象畫成畫展示給大家,這一點很值得表揚。其他同學是不是也觀察過螞蟻呢?你在觀察螞蟻時發現了那些有趣的現象?能說一說嗎?
生:我在觀察螞蟻時,看到兩只螞蟻見面后相互碰一碰觸角,好像在說老兄我發現食物了,快告訴其它伙伴我們一起去搬運。
師:小螞蟻相互碰觸角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演示多媒體課件──螞蟻傳遞信息的片段)
師:誰來說一說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看到過螞蟻成群結隊搬家的情景。
師:螞蟻搬家要下雨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還有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生:我看到過小螞蟻打架。
師:小螞蟻為什么會打架呢?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
生:我從《昆蟲知識》這本書中知道了螞蟻為什么會打架。
師:螞蟻還會打架多有趣呀!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這激烈的場面吧。(演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打架的片段)
師:還有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匯報給大家呢?
生:我從《動物世界》里知道了關于螞蟻的趣聞。
生:我從《生物小百科》里知道了螞蟻從出生到長大要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繭和成年螞蟻。
生:我從《十萬個為什么》里知道了螞蟻的力氣很大,它能舉起比自己身體重很多的東西。
師:別看這小小的螞蟻,居然能舉起比自身重52倍的東西,所以人們稱它為舉重冠軍哎。
生:我從《螞蟻》這本書里知道了螞蟻都吃什么。
師:螞蟻在自然界中能清除大量動、植物污物,在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愛護小螞蟻,不要傷害它們。
生:我知道螞蟻這個大家庭里有:蟻后、公蟻、工蟻、兵蟻。
師:讓我們一起到螞蟻的家去認識一下它們的家庭成員好嗎?(演示多媒體課件──螞蟻的家庭成員片斷)
生:我從互聯網上學到了很多關于螞蟻的歌謠,我愿意說給同學們聽。(學生到講臺前邊朗誦邊表演)
師:還有誰能說說關于螞蟻的歌謠呢?(其他同學也來介紹自己搜集的歌謠)
師:這首歌謠真不錯,能不能帶我們全班同學說一遍呢?
生: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螞蟻的故事。
師:小螞蟻們在生死關頭能團結一心,為了群體的利益,不惜犧牲個體的精神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螞蟻的故事呢?
生:講述《螞蟻與蟈蟈》的故事。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了哪些了解?
生:通過他講的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螞蟻冬天都是在巢*里度過的。
師:當日氣溫降到七攝氏度以下時,小螞蟻們就會鉆到巢*里不再出來,一直到來年春天。
三、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能從書中、互聯網上、電視中、甚至于父母那獲取到這么多關于小螞蟻的知識,真是了不起。聽了同學們的匯報,你對螞蟻小螞蟻是不是有了更多地了解?(學生自主發言)
師:你們還想對螞蟻進行哪些了解?
生:我想知道螞蟻是不是會游泳?
生:螞蟻吃了腐爛的食物,為什么不會生病?
(學生紛紛質疑)
師:聽了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疑問,可見你們的求知*是非常強烈的,很想對小螞蟻進行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可是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十分有限的,這就需要同學們課下繼續去觀察、搜集更多的資料,獲取更多的知識。
《金魚》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用實驗證據證明猜想的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境。
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
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驗。
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
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
《動物的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的個體形態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動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支持,學生無證據信息對整理的干擾。
【教學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1、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2、小組討論四種小動物的共同特點,把結果記在課本上。
3、匯報,教師把匯報結果記在黑板上。
4、教師或學生舉例某種動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點,如果某一種動物不具備上面四種動物的某個共同特點就刪去,這樣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
5、關注:學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證據支持。
6、設計意圖:了解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1、教師講解到校園觀察學校動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項。
2、學生分組到校園靜靜的觀察校園的植物和動物。
3、回教室匯報。
4、關注:是否能做到安靜的觀察、不打擾校園的動植物。
5、設計意圖:學生體會生物的多樣性。
三、總結生物的共同點
1、全班集體用維恩圖比較動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動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寫上“生物”兩個字,并告訴學生,動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
3、關注:學生在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4、設計意圖: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1、教師指著動物、植物的共同點問:“人有這些特點嗎?”
2、歸納小結:人和動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生長繁殖、最后都會死亡。這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關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設計意圖:對生命的特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動物的動作,并能用動詞準確描述,如:飛、跑、爬、游、跳等。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2.培養幼兒熱愛運動的習慣,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動物運動會》小老虎、蜜蜂、蝴蝶、蜻蜓、小馬、小羊、袋鼠、松鼠、青蛙、毛毛蟲、螞蟻、魚、鵝等圖片各一張。
2.音樂磁帶、《健康歌》《我們大家愛運動》、錄音機一架。
3.獎牌五個,分別寫上數字1到5的。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老虎圖片、導入情境,歌表演《健康歌》,激發學習興趣。
1.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老師,小老虎看見了也進來看你們在干什么,我們來表演一個舞蹈來歡迎她們好嗎?請聽音樂《健康歌》。
2.小老虎說:"哇!你們人類可真愛運動,難怪身體這么健康。聽說:你們人類有舉辦奧運會,有舉辦全運會,又有舉辦亞運會,我們小動物也不能落后哦!今天我們動物界也要開個小小運動會,比一比,賽一賽。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動物運動會?"
二、觀看小小運動會;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圖片,啟發幼兒完成問題。
這么多小動物參加運動會,好熱鬧啊!我都看花眼了,那誰看清楚了告訴我:
1.運動會上有哪些小動物?(有小鳥、有小狗、有小兔子、還有烏龜和小鴨子)
2.他們分別在做什么運動?分別出示動詞卡片飛、跑、爬、游、跳。
(1)小鳥在飛,來我們送個"飛"的字寶寶給小鳥,并模仿小鳥飛。
(2)小狗在跑,來我們送個"跑"的字寶寶給小狗,并模仿小狗跑。
(3)兔子在跳,來我們送個"跳"的字寶寶給兔子,并模仿兔子跳。
(4)烏龜在爬,來我們送個"爬"的字寶寶給烏龜,并模仿烏龜爬。
(5)小鴨在游,來我們送個"游"的字寶寶給小鴨子,并模仿小鴨游。
3.再次觀察掛圖,引導幼兒用較連貫的句子描述。
小鳥在飛,飛得怎樣?小鳥在飛,飛得高。
小狗在跑,跑得怎樣?小狗在跑,跑得快。
兔子在跳,跳得怎樣?兔子在跳,跳得遠。
烏龜在爬,爬得怎樣?烏龜在爬,爬得慢。
小鴨在游,游得怎樣?小鴨在游,游得歡。
4.引導幼兒討論:小動物比賽,誰最快,誰最慢?誰能拿第一名,誰能拿第二名………并為它們獎獎牌。
三、聯系生活經驗,啟發幼兒想像。
除了上面的圖中小鳥會飛,還有誰會飛?(蝴蝶、蜜蜂、蜻蜓等),小狗會跑,還有誰也會跑?(小馬、小羊等)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袋鼠、青蛙等),烏龜會爬,還有誰會爬?(毛毛蟲、螞蟻等)小鴨會游,還有誰會游?(魚、海豚、鵝等)。以后小朋友想到了就告訴我好嗎?
四、小結:
小動物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參加運動。我們小朋友也要多運動,才能增強體質,身體才會健康。如,雙休日,讓你們的父母帶你們去廣場跑一跑,去五虎山爬山,去西湖公園放風箏等等。特別是現在流行甲流的時候小朋友更愛多運動。
延伸活動:
歌表演《我們大家愛運動》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動物》復習提綱 篇12
設計意圖:
千奇百怪的動物歷來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對神奇的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探索欲。尤其是到了大班,孩子們對動物的興趣顯得更加濃厚,于是,我們和幼兒共同開展為期三周的動物之旅,讓孩子們感受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初步具有保護動物的生態環保意識。
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幼兒和家長熱情高漲,提供了很多圖片資料、文字資料,我們把這些資料集中在區角內,誰知幾個孩子在大背景圖上(老師設置的局部區角環境)擺放起動物圖片來,說是玩動物園的游戲。我突然眼前一亮,有一首繞口令《動物歌》不正是眼前的情景嗎?繞口令是語言訓練的好教材,認真學習能使幼兒口齒靈活,在我們花園幼兒園以語言為特色的背景下,繞口令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因此,我們在主題和幼兒的雙重背景下生成了此次教學活動,繞口令《動物歌》。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及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嘗試講述繞口令,學習發清讀音相近而且易混淆的音:虎、鹿、豬、兔、鼠。
2.初步掌握繞口令的講述方法,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3.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圖與插入角色(虎、鹿、豬、兔、鼠);相聲演員表演繞口令的視頻。
2、學具:幼兒人手一套指偶(帶有方位圖的手套和帶有刺毛皮的動物指偶)
活動過程:
(一)、看看、找找、說說
1.在這片美麗的地方你們看到了什么?(搞清方位)
2.這里躲著一些小動物,在和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等我數到三,再把眼睛睜開(幼兒閉眼的同時,教師抽露動物的頭部)。
3."一、二、三!"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著誰?(以幼兒的話自己說,教師用兒歌詞句小結。)
4.大家數一數,有幾只動物在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
5.我會用一個字來說這些動物的名稱(示范:老虎,我會用一個字說"虎")。誰的本領大,也會用一個字來說?(集體練習相似音)
(二)、聽聽、念念老師把動物和我們捉迷藏的事編成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動物歌》。
1.教師示范朗誦。(平常速度)
2.幼兒練習。
(1)看誰本領大,會看著圖片,自己讀這首兒歌。(教師按照順序點圖,幫助幼兒自己練習兒歌)
(2)重點練習五個動物名稱的發音。
(三)、知道繞口令的特點
1.現在老師來念《動物歌》。這回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念的時候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快速示范,讓幼兒在感受的基礎上念得更快)
2.你們會像老師一樣念得又快又對嗎?(請個別幼兒表演)小結:原來兒歌里有些字的發音很像,很難讀,念這些字時,舌頭動來動去很拗口,念得快容易出錯,這種兒歌,我們叫它繞口令,繞口令雖然難念,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學,經常練,舌頭就會變得很靈活,就會練得又快又對。我們一起來看看相聲演員他們的表演。
3.播放相聲演員表演繞口令的視頻。(讓幼兒從規范的表演中得出繞口令的特點)他們表演得好嗎?好在哪里?(又快又對)他們也是慢慢練才會越說越棒的。
4.引導幼兒又快又對地念繞口令。(用拍手的節奏)
(四)、示范仿編過渡語:小動物說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會把捉迷藏的事念成繞口令。這次小動物要重新換個地方躲起來,看誰本領大,能找出來,還能用繞口令的句子進行回答。
教師更換動物躲藏的位置。(虎鹿對換,鼠兔對換,豬不變)
1.一、二、三,眼睛睜開來,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著誰?
2.老師把小動物捉迷藏的事,重新編成了一首新的繞口令。(示范編的同時,暗示幼兒按方位學習仿編)
(五)、在動手操作中學習仿編,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的本領真大,學會了自己編兒歌,老師很高興,現在獎勵你們每人一套指偶,請你們自己和小動物玩捉迷藏的游戲,一邊玩,一邊編一編。
2.幼兒人手一套學具,自由擺放動物,自己用兒歌的語句進行表達。
3.請兩名幼兒(與教師排序不一致的)表演自己編講的繞口令。
還有好多小朋友想玩一玩,念一念,我們把它們帶到區角里去玩吧!
附:繞口令《動物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屋里一只豬,大家數一數,一二三四五,虎鹿兔鼠豬。
活動反思:
本節課設計著力體現“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并以此為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著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游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激發表達欲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游戲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