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襪天襪地
缺點:
語言等可再度精煉,老師預設用媽 媽的角色貫穿整個活動中,想制作一種親切感,可是運用的不是很好,有時會在媽 媽,和老師兩種角色中徘徊。情境導入,角色引入,有利于幼兒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研究,將這方面做的好一點。
六、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內容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教態(tài)自然,能根據活動要求,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從幼兒的生活培養(yǎng)入手,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不但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了如何整理襪子,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顯得輕松愉快。活動目標和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合理,目標在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體現(xiàn)和完成
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幼兒興趣的培養(yǎng),為了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能在活動有所提高。在讓幼兒掌握整理襪子的時候,教師創(chuàng)編了相應的兒歌,讓幼兒在眼看、耳聽、手動的三重結合中學習整理鞋襪。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很快就學會了襪子的整理方法。
在活動的設計中教師開始先讓幼兒挑選了一只襪子,然后在設置的情景中再去找到另外一只襪子。此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之一,他們會說少了一只,接著積極地幫著尋找。而老師可以從兩只、大小、顏色、花紋等角度幫助幼兒理解“雙”的概念。這環(huán)節(jié)很自然的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通過先只有一只襪子的形式,讓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因而他們的興趣特別高漲。同時通過整理實踐孩子們也懂得了卷好的襪子放在有格子的收納盒里看上去比較整潔,而對折放平地襪子看放在方形盒里比較整理。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始終處于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和環(huán)境提供者的角色上,在細致的體會幼兒反應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在自身和環(huán)境的互動里,從層層深入的體驗中,深刻的領會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對他們來說,愿意獲取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亮點:接近幼兒,游戲情景化。比如對雙的概念的理解,能和具體的事物相聯(lián)系,有美感,來自于孩子。這樣對小年齡的兒童是很適宜的。整理襪子這些生活場景小班孩子都能接受。活動中還有對操作技能的經驗,如翻的動作,卷的技能的交流等,社會性情感自然地蘊涵在里面。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被自然地整合在活動中了。
不足:教師給幼兒概念及用語方面應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教師在總結“這個盒子叫蜂窩型”盒子,“蜂窩型”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不能理解的,教師可以直接說這叫“收納盒“這樣孩子們就容易理解了。
建議:在活動區(qū)游戲中可加強幼兒在這方面的感知。這些都是一種體驗感受,在活動中推動了幼兒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