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活動:有趣的紙
我所在的蒙氏班有四個年齡段的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接受能力不一樣,每個年齡段中的每個孩子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許多美術作品,對于中大班孩子來說,很容易,可是對于托小班孩子來說,卻比較難,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小班孩子,基本已經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經過一年蒙氏的學習,也養成了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偶爾會關心關心新來的小孩子,還會以中大班孩子為榜樣,學習他們的一些語言、動作等,在美術方面,他們也同樣充滿了興趣,可是他們的小肌肉群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在做一些精細動作時,比如握筆,他們就很難掌握,基于這些客觀的因素,在開展他們的美術活動時,常用的方法是添畫、簡單的粘貼、涂色、玩色等。
剪紙這份工作一直放在教室美工區的地方,可是,大多時候,都是中大班幼兒去拿那份工作,托小班幼兒比較小,特別是小班上學期,大多的幼兒對熟悉和使用剪紙還是比較陌生的,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里,接觸剪刀這類尖銳物品的機會很少,家長和老師都很注意幼兒的安全,可是,在蒙氏班,有專門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收拿剪刀、使用剪刀,根據每個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給適合這份工作的幼兒提供機會,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學,來激起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從而滿足他們好動的天性。幼兒通過剪紙活動,其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觀察事物的習慣更為細致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也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可謂一舉多得。但是,怎樣讓小班幼兒對紙工感興趣?怎樣對小班幼兒進行簡單的剪的工作的教學?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能力有所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些剪的工作的設計。
使用剪刀,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難的,于是我選擇了一個很小的切入口——直線剪,來進行使用剪刀工作的第一次教學,如果單調的向幼兒介紹剪刀的使用方法,給幼兒一些紙,讓幼兒操作,會讓幼兒對剪的工作感到乏味,想到小班幼兒每天和親人生活在一起,他們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的基本特征都很了解,他們感興趣的點,大都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人和事,何不將幼兒情感這方面的東西加入到這次活動中呢?那怎樣利用剪下來的紙條和親人聯系在一起,小小的一張紙條又能做什么呢?經過思考之后,我打算通過將剪好的紙條設計成姐姐的裙子、媽媽的發型、爺爺的胡子來進行教學,這種形象的紙工活動,可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做,不僅可以讓他們學會簡單的剪的動作,還可以間接的增進他們愛家人的感情。
這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掌握直線剪的動作技巧,活動的開始,我利用一個小小的游戲活動——頑皮的小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引出剪紙的這個主題。在教幼兒怎樣使用剪刀的教學過程中,我使用了鏡面示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將剪的動作編成了一個比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順口溜讓幼兒容易掌握、容易理解、容易記住。讓幼兒將那些剪下來的紙條粘貼在姐姐的裙子上、媽媽的頭上、爺爺的胡子,需要幼兒掌握粘貼的這種技巧的,所以在這次活動之前,我為幼兒開展了一些練習粘貼的工作。小班幼兒,在想象、創作能力方面有一點弱,如果什么也不提供,幼兒也許不能很好的將剪下來的紙條想象成姐姐的裙子、媽媽的頭發、爺爺的胡子,并把他們粘在適當的位置、完成紙工的紙上作業,故我準備了一些范例,出示這些范例之后,對制作的過程進行簡單的講解,并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通過這些范例,也給幼兒提供一個平臺,讓幼兒有一個可以模仿的例子,可以很順利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這樣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對紙工活動充滿興趣。最后,引導幼兒將沒有用上的紙條、用過的膠水棒、剪刀收拾干凈、放回原處,也是在幫助幼兒養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終,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在這次活動結束之后,我也會安排一個時間,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可以請幼兒互相點評,誰的作品更漂亮,那些小紙條有沒有按照要求去剪,在做這份紙上作業時,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那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