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精選4篇)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篇1
活動目標
、卑察o傾聽故事,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仓佬∈值挠锰幒艽,嘗試小手做力所能及額的事
活動重點
積極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難點
在幼兒園、家里都堅持自己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過程
、鍍A聽故事一邊
、 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呢?
、 教師出示掛圖,“呀,小河馬哭了,為什么?”我們來問問它,教師傾聽小朋友講話的樣子
、 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㈡傾聽故事第二遍
、 教師結合掛圖,小河馬為什么會哭啊?
、 誰來幫助小河馬?怎么樣幫助小河馬?
、 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還在哭?
④ 最后用了什么辦法小河馬才不哭了?
、缬懻撔∈帜芨墒裁?
附: 小河馬不喜歡用手做事情,慢慢地,他的手什么事也做不了,吃飯都要媽媽喂。
一天, 河馬媽媽很晚很晚都沒回來。小河馬餓得哭了起來,“哇哇哇,哇哇哇……”
青蛙跑來說:“別哭,別哭,我來幫你。”小河馬的吃飯勺子太大了,青蛙拿不動,只好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喂了一勺又一勺,青蛙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急得哇哇叫:“不夠,不夠,太少,太少。”
一勺一勺又一勺,青蛙累得滿頭大汗。小河馬還是餓得哇哇叫:“我餓呀,我餓呀,快喂呀,快喂呀!
青蛙急了:“小河馬,你的手呢?自己動手吃飯呀!”小河馬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會拿勺子吃飯。”青蛙說:“你動手試一試,很快就能學會的!
小河馬試著拿勺子吃飯,一勺一勺又一勺,小河馬慢慢學會了自己動手吃飯,再也不會餓得哇哇哭了。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篇2
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準備
圖片、小碗和小勺、故事磁帶。
過程
一、傾聽故事第一遍。
——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呢?
——教師出示掛圖。呀,小河馬哭了,為什么呢?我們來問問他。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二、傾聽故事第二遍。
——教師結合掛圖,播放故事錄音磁帶。小河馬力什么會哭?
——誰來幫助小河馬?他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
——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
——最后用了什么辦;去小河馬才不哭了?
三、討論:我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拿勺吃東西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用動作表示自己小手會做的事,其余幼兒跟學。
建議
1.小班幼兒吃飯常常要大人喂。這則故事可以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吃飯的欲望,并愿意嘗試用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若有條件,可在小碗內裝上爆米花,每人一份。鼓勵幼兒自己動手,不浪費。
3.在午餐、點心時可提醒幼兒自己動手;日;顒又刑嵝延變河眯∈肿鲎约耗茏龅氖。
附: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小河馬不喜歡用手做事情,慢慢地,他的手什么事也做不了,吃飯都要媽媽喂。
一天, 河馬媽媽很晚很晚都沒回來。小河馬餓得哭了起來,“哇哇哇,哇哇哇……”
青蛙跑來說:“別哭,別哭,我來幫你。”小河馬的吃飯勺子太大了,青蛙拿不動,只好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喂了一勺又一勺,青蛙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急得哇哇叫:“不夠,不夠,太少,太少。”
一勺一勺又一勺,青蛙累得滿頭大汗。小河馬還是餓得哇哇叫:“我餓呀,我餓呀,快喂呀,快喂呀。”
青蛙急了:“小河馬,你的手呢?自己動手吃飯呀!”小河馬一邊哭一邊說:“我不會拿勺子吃飯。”青蛙說:“你動手試一試,很快就能學會的。”
小河馬試著拿勺子吃飯,一勺一勺又一勺,小河馬慢慢學會了自己動手吃飯,再也不會餓得哇哇哭了。
(根據湛湛的《小河馬吃飯》改編)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篇3
活動目標:1. 安靜地傾聽故事。
2. 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1. 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2. 哭泣的小河馬圖片。
3. 小碗和小勺。
4. 小手真能干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呢?
——教師出示掛圖。
——這是誰呀?(小河馬)
——呀!小河馬哭了,為什么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
——好的,你們覺得小河馬是因為這些事情才哭的,讓我問問他是不是這樣的?(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
——小河馬說,小朋友們想知道它為什么哭,就要認真看、仔細的聽故事,我們一起來觀看小河馬的故事吧!
二、播放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故事看完了,小河馬為什么哭呀?(不會吃飯)
——嗯!小河馬不會自己吃飯,誰來幫助小河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喂它吃飯)
——小青蛙來幫助小河馬了,可是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因為它喂的太慢了)
——最后用了什么辦法,小河馬才不哭了?(自己動手吃飯)
三、小手真能干
——小寶寶們,你們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能吃飯嗎?你們是不是和小河馬一樣,不會自己吃飯,要等大人來喂飯?(幼兒自由回答)
——我們班的寶寶的小手真能干,都說自己能夠自己吃飯,不要大人喂飯,老師這里準備了小勺子和小碗,想請一個寶寶來表演一下,她是怎么用小手,自己吃飯的。(幼兒示范正確拿勺吃東西的樣子)
——能用小手自己吃飯,真棒!真了不起!寶寶們,你們小手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小手還能夠做什么事情?(幼兒自由回答)
——呀!我們的小手原來還能幫助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播放小手能干的圖片
——看,我們的小手能做這么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們的小手嗎?(喜歡)嗯!我們的小手也最喜歡我們啦!它喜歡和我們一起勞動,一起穿衣服,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篇4
【設計意圖】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現象非常普遍,常聽到一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但不自己吃飯,甚至還經常追在后面喂。而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正好可以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吃飯的欲望,并能夠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再結合課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最后通過討論讓幼兒聯系自己,說說自己的小手會做些什么,幫助幼兒學會在以后做一個能自己動手做事情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流眼淚的小河馬、小青蛙立體圖各一張
2、《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的課件
3、創設(河馬的家):小碗和小勺子、豆子等讓幼兒為瓶子寶寶喂飯等;準備橘子等;讓幼兒學會剝各種食物的外殼;讓幼兒學習系扣子的飛碟;小珠子、細線,讓幼兒穿項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為什么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為什么哭呀? (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么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為什么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 (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后用了什么辦法小河馬才不哭的? (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干什么呢?(電話鈴聲響了)創設情境: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靶∨笥褌儯玉R媽媽邀請我們去它家做客,它已經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著老師出發吧!”
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操作, 老師適當指導并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么呀?”!拔覀冃∨笥颜婺芨桑诤玉R家玩的開心吧,現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繼續將河馬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區域中,方便小朋友在日;顒又胁僮,進一步培養幼兒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在活動中,我發現有好多孩子其實早就懂這個道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也愿意自己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他們根本沒機會做自己的事情,并不是他們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幫忙,而是大人們閑得無聊或怕這怕那,所以都搶著替孩子做了好多事情,使好多孩子失去了自己鍛煉、練習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慢慢地變得不愿意自己做事了,干脆依賴大人了。因此,作為幼兒園的老師,需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互相了解,共同探討,只有達到了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