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十周教育活動方案(精選2篇)
小班第十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1
周三
晨間活動:室內:桌面玩具(娃娃穿衣服)
室外:開火車、打棒球
晨會:我會------(鞏固學習穿鞋的技能,重點:認識鞋的順、倒)。
上午活動:
活動名稱:辦家家(音樂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體驗做爸爸媽媽的樂趣。
2、學說短句“娃娃,我喂你吃”。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娃娃。
2、各種制作食品的材料。
3、娃娃的哭聲錄音,歌曲錄音磁帶《辦家家》。
活動過程:
1、交流討論,引出主題:
引起興趣:錄音機里出現娃娃的哭聲。“娃娃哭了,他為什么哭,我們該怎么辦呢?”
“你會做什么好吃的喂娃娃呢?”
引導幼兒學說短句:“娃娃,我喂你吃。”
2、做做玩玩,熟悉歌曲: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替代喂娃娃吃的食物。
(2)連續播放歌曲《辦家家》,幼兒在愉悅的情境中哼哼、唱唱、做做、玩玩。教師觀察并給予適當的幫助。
3、學唱歌曲,激發情感:
(1)幼兒每人抱一個娃娃,一邊隨樂曲跟唱歌曲,一邊喂娃娃吃東西。
(2)引導幼兒用高興的聲音聯系念白: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吃飯嘍|”
(3)幼兒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試著在結尾處對娃娃說:“娃娃,我喂你吃。”
(4)幼兒做爸爸媽媽結對表演,邊唱邊哄娃娃。
區域活動:娃娃家
下午活動:泥工
活動名稱: 橡皮泥
活動目標:1、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玩橡皮泥,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2、嘗試說出為什么要捏這樣的東西。
活動準備:橡皮泥、
活動過程:1、幼兒動手操作
2、展示作品
3、互相交流為什么會想到要捏這樣的東西。
活動二:
故事欣賞
周四
晨間活動:室內:桌面玩具(雪花片)
室外: 趕小豬、玩皮球
晨會內容:教育幼兒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上午活動一:
活動名稱:番茄湯(科學)
活動目標:
1、感知數字1——10,學習10以內的唱數。
2、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足夠數量的小沙包替代“番茄”。
2、大籮筐一個。
活動過程:
1、介紹材料:大籮筐是一口大鍋,用來煮湯;沙包是番茄,放進鍋里煮湯。
2、洗番茄: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洗,手拿一個沙包,邊洗邊數:1、2、3、4、5、6、7、8、9、10。洗完一個再洗一個,逐漸過渡到讓幼兒自己唱數。
3、煮番茄:
幼兒往“鍋”里扔“番茄”,一邊扔一邊數1、2、3------
大家拉著手,圍著大鍋一邊走一邊數,來來回回數幾遍。
4、喝番茄湯:
大家品嘗(幼兒模擬喝湯),說說自己喝了幾碗湯。
5、整理物品。
上午活動二:角色游戲
內容:圓子、麻花
材料:幼兒用書《圓子、麻花》、小紙盒、彩泥
活動流程:
1、并列開設多家“娃娃家”
2、學習團圓、搓長、交叉的方法制作圓子、麻花。
上午活動三:
延伸活動——做點心
下午活動:安全教育
活動名稱:南南的腳受傷了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懂得安全乘坐自行車的重要意義。
2、學習乘坐自行車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自繪《南南的腳受傷了》圖片(一)、(二)。
2、自行車一輛、放在自行車上用的兒童座椅兩張(一張是放在前杠上的,一張是放在后架上的)。
活動過程:
1、看圖片,討論南南的腳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你們每天坐什么車來上幼兒園?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媽媽的自行車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他卻沒有到幼兒園,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指導幼兒看圖片)
(3)、看圖片(一):南南的腳怎么了?
看圖片(二):為什么會被輪子卡住?腳受傷了會給自己帶來哪些不便?
小結:南南是因為兩手沒有抓住扶把,兩腳沒有踩住踏板,坐在車上亂動才把腳卡在輪子里受傷了。腳受傷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游戲了。
1、 請幼兒看掛圖《南南的腳受傷了》,并進行討論。讓幼兒學習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車,并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推出自行車,取出兩個座椅裝好。
怎樣坐在自行車上就不會有危險呢?我們的腳應怎么放?手應放在哪里?身體應怎樣?能不能坐在車上睡覺?能不能坐在車的前杠上?
小結:當我們坐自行車時,應把腳放在踏板上,兩手抓住扶把,身體不能來回的轉動或搖晃,不在車上睡覺,不坐在前杠上,這樣坐車就不會有危險了。
活動二:
圖書室
組織幼兒到圖書室看書,鞏固翻書的技能,并教育他們要愛護圖書。
周五
晨間活動:桌面游戲:插花片、搭積木
室外活動:推小車、跳圈
晨會內容:教育幼兒講究衛生,吃完飯主動擦嘴巴。
上午活動一:
活動名稱:我家的房子(藝術)
活動目標:
1、用喜歡的顏色裝飾自己的家。
2、學習在規定的范圍內涂色,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家的房子》、售樓的廣告紙、房型圖紙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出命題:
(1)幼兒分組觀察、欣賞教師提供的售樓的廣告紙,看看說說自己的家。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尋找這些房子有哪些顏色。
2、講解示范:
(1)出示房型圖紙一張,用短線連接的方法演示涂色。
(2)請部分幼兒嘗試用短線連接的方法涂色。
3、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認識的顏色涂色。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上午活動二:
活動名稱:寶寶回家(健康)
活動目標:
練習聽信號變速走。
活動準備:
小鼓一只。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我們要來學做一個能干的小寶寶,自己回家。在路上一定要聽清楚信號,不要走錯路,看看哪個寶寶自己走回家!”
2、游戲:
出場:幼兒站成一路縱隊。
開始:教師擊鼓面時,幼兒一個跟著一個沿著場地周圍走。當教師擊鼓邊時,幼兒在場內四散走,隨鼓點的快慢變化幼兒行走的速度;當教師重擊兩下鼓面時,幼兒快速躲進場地中的小房子里。游戲反復進行。
3、結束:
“天黑了,小寶寶們回家了。”“寶寶睡覺啦!”幼兒作“睡覺”狀。
上午活動三:
角色游戲:辦家家
地點:娃娃家
幼兒自愿選擇物品,扮演爸爸媽媽等角色。
下午活動:角色游戲
活動名稱: 辦家家
活動目標:1、學習各種制作麻花的方法
2、區分團圓、搓長、交叉的不同制作方法。
活動準備:小紙盒、彩泥、幼兒用書《圓子、麻花》
活動過程:1、幼兒自己運用彩泥搓各種形狀的圓子和麻花。
2、相互展示成品,教師做適當評價。
活動二:
科學發現室
帶領幼兒進科學發現室,認識里面的一些小玩具,教他們玩一玩,了解它們的功能及構造。
小班第十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2
周一
晨間活動:圈類游戲、打棒球、推小車
晨會:我的小手最干凈(預防手足口病衛生教育)。
上午綜合活動:爸爸的胡子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風趣,愉快地朗讀兒歌,學習翹舌音“刷”。
1、學習用手指畫短線或點,表現爸爸的胡子。體驗玩色的快樂。
2、增進愛爸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自畫“大胡子爸爸”圖片一張。
1、每個幼兒帶一張自己爸爸的照片,毛刷子一把。
2、醬油、爸爸的臉形譜、抹布。
活動過程:
(一)兒歌:爸爸的胡子
1、游戲:你有什么感覺:
將軟軟的手帕、光滑的絲巾、冰冷的鏡子、毛刷子,分別放在幼兒臉上,說說自己的感受。
“想一想,什么東西在你的臉上也會感到有些刺、有些癢?”
“爸爸媽媽親你有什么不同?”
2、學習兒歌《爸爸的胡子》:
(1)出示掛圖,教師示范朗誦兒歌。“刷子為什么老想刷我臉?”
(2)教師朗誦第二遍兒歌。“你喜歡爸爸用胡子刷你的臉嗎?為什么?”
(3)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3、讓幼兒出示爸爸的照片(最好有留胡子的爸爸,也有剃掉胡子的爸爸的照片),介紹自己的爸爸:你的爸爸有沒有胡子?
(二)添畫:爸爸的大胡子
1、教師操作:
(1)出示一袋醬油,“小朋友們,你們猜猜袋子里裝的是什么?”
(2)老師演示將醬油倒在爸爸嘴的四周,用手指蘸醬油后,沿著嘴的四周拖拉形成一條條線或點,好象爸爸的胡子。
2、幼兒感受想像:“你覺得爸爸的胡子象什么?”
請個別幼兒演示:用食指拉出一根根胡子(長的、粗的、短的)。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畫出長短、粗細不一樣的許多胡子。
4、展示作品。
下午活動:手工活動
活動名稱: 我的家
活動目標:1、學習正確的粘貼物品,裝飾自己的家。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家有些什么東西。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送回家》、固體膠
活動過程:1、幼兒粘貼門窗、家具、家電在房屋的適當位置上,裝飾自己的家。
2、粘貼完互相說說自己家有些什么東西,有些誰?
活動二:
玩沙玩水
組織幼兒玩沙,要求幼兒同伴間要互相謙讓,不爭搶玩具。
周二
晨間活動:室內:桌面玩具(小木珠)
室外:推小車、喂娃娃(投沙包)
晨會:我會-------(鞏固學習生活技能:扣紐扣)
上午活動一:
活動名稱:我的爸爸媽媽(社會)
活動目標:
1、喜愛父母,萌發對父母關心的情感。
2、模仿扮演父母。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的合影。
2、父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口紅、領帶等。
活動過程:
1、介紹爸爸媽媽:“照片上是誰?你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
(1)幼兒拿出與爸爸媽媽的合影,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
(2)小結:我們都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
2、給爸爸媽媽送禮物:
(1)出示爸爸媽媽照片。“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我們送什么禮物給他們呢?”
(2)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禮物送給爸爸媽媽。“這些禮物中哪些是爸爸用的?”
哪些是媽媽用的?
3、學做爸爸媽媽:
幼兒自愿選擇物品,扮演爸爸媽媽。
上午活動二:
活動名稱:出門去(科學)
活動目標:
1、在擺弄中體驗多與少。
2、愿意動手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小汽車頭、娃娃家餐具若干、仿真食品若干、塑料圈等。
活動過程:
1、乘汽車: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寶寶去公園玩 ,我們一起乘汽車去吧!”
玩法:聽音樂找座位,椅子和幼兒人數相同,一人一個位置。
2、野餐:
“公園到了,我們該吃午飯了。”
(1)幼兒圍圈而坐,準備就餐。“爸爸媽媽今天不動手,請寶寶們來幫忙準備午餐好嗎?”
(2)幼兒分餐具:盤子和小勺。
(3)引導幼兒發現,小朋友和餐具一樣多,不多也不少。
(4)幼兒分食品:蘿卜和餅干。
(5)邊分食品邊引導幼兒發現人數和食品數量不一樣,有的多一個,有的少一個。
“想想辦法,怎樣讓大家都吃到蘿卜和餅干?”(少一個可以分著吃,多一個可以帶回家。)
3、游戲:小兔鉆山洞
介紹游戲規則:寶寶做小兔,老師做大灰狼。聽到大灰狼來了,小兔要跳到圈里,一個圈里只能藏一只小兔。
活動三:
飼養活動:喂小兔
下午活動:
感官游戲
活動名稱:氣味瓶
活動目標: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3、在活動中體驗鼻子的用處,知道要愛護鼻子。
活動準備:若干個有蓋子的深色玻璃瓶,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麻油、醋、酒、汽油等。
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各種裝有不同物體的氣味瓶,引起幼兒關注。
(瓶子里裝有東西,你能用什么辦法知道里面是什么嗎?)
2、引導幼兒分組去用鼻子聞一聞各自不同的氣味。
(只能用鼻子聞不能用眼睛看。)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與感受,并初步了解不同物體的氣味是不同的。
(你聞到的可能是什么?有什么感受?你喜歡這個氣味嗎?為什么?)
活動二:
大型玩具
帶幼兒玩大型玩具,教育他們懂得互相謙讓,不推不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