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五周教育活動方案(通用2篇)
小班第五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1
晨間活動:室內(nèi):桌面玩具(小木珠)
室外:推小車、給小動物喂食(沙包)
晨會內(nèi)容:教育幼兒要尊敬老師,對人有禮貌。
上午活動:
整合活動:能干的小手
活動設計意圖: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chǎn)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jīng)驗還比較缺乏。再者,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并萌發(fā)保護小手的意識,從而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1、玩具小汽車、積木、手鈴、串珠;
2、哥哥姐姐會做什么圖片一套;
3、手套、護手霜等護膚用品。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活動過程: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活動。
教師變魔術引入活動:“今天老師要用手變魔術給小朋友看,你們想不想看?”教師用手變幾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邀請孩子跟老師一起用手變小動物,并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叫聲。
“一個手指變變變,變成小蟲爬呀爬;兩個手指變變變,變成小兔跳跳跳;三個手指變變變,變成小貓喵喵喵;四個手指變變變,變成小鳥飛呀飛;五個手指變變變,變成老虎啊嗚——啊嗚——”激發(fā)孩子的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小朋友,剛才我們用什么變的魔術呀?”鼓勵幼兒伸出會變魔術的小手來看一看,比較感知老師的手和小朋友的手大小不同。通過看、聽、說知道手有手心、手背、五根手指。
通過拉拉鉤和做手指游戲復習鞏固手指名稱。
3、為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請小朋友玩玩具,鼓勵孩子探索玩法并用語言表達自己在玩什么。“你的小手會玩什么?”
“除了玩玩具,你的小手還會幫你做什么事情?”
“哥哥姐姐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
幫助小朋友認識到小手真能干。萌發(fā)向哥哥姐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4、教育幼兒講究衛(wèi)生,保護自己的小手。
“小手這么能干,我們怎么保護小手呢?”
引導幼兒手心向上,“小手臟不臟?”做洗手的模仿動作。
引導幼兒手背向上,“指甲長不長?”教育幼兒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不玩刀子、剪子等。
“還要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結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教育幼兒天天洗完手要抹護手霜,出門要戴棉手套等。
5、結束活動
“小朋友知道了怎么保護小手,小手特別高興,要邀請小朋友出去玩更多、更有趣的游戲呢!我們變成自己喜歡的動物,出去玩吧!
下午活動一:
戶外大型玩具
游戲目標:
1、學習有秩序地玩玩具。
2、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游戲過程:
1、排隊進入操場。
2、教師介紹活動規(guī)則及要求:
(1)按秩序玩玩具。
(2)同伴間不推不擠,注意安全。
3、幼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4、結束活動,整理休息。
活動二:
音樂欣賞:梳洗
讓幼兒隨音樂做相應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
小班第五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2
晨間活動:桌面游戲:插花片、搭積木
室外活動:推小車、跳圈
晨會內(nèi)容:教育幼兒要講衛(wèi)生,吃完飯要主動擦嘴巴。
上午活動:整合:
節(jié)日教育:祖國真?zhèn)ゴ?/p>
活動目標:1、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自己是個中國人。
2、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自豪,激發(fā)幼兒愛家長、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國旗、國歌磁帶、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你是哪個國家的人?”“我們國家的名稱是什么?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2.觀看中國地圖
引導幼兒說出: “中國的地圖象什么?”(公雞)
3、認識國旗,知道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4、欣賞國歌,體驗愛祖國的情感。
5、幼兒活動——欣賞兒歌:
慶國慶
國慶節(jié)真熱鬧,
我和媽媽逛大街,
街上行人多又多。
國慶節(jié)真好玩,
媽媽帶我去公園,
玩了木馬蕩秋千…
我愛國慶節(jié),
我祝祖國萬萬年,
希望天天國慶節(jié)。
活動三:組織幼兒玩沙,要求幼兒同伴間要互相謙讓,不爭搶玩具。
下午活動一:
生活游戲:喂娃娃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區(qū)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瓶娃娃每人一個。
2、各種食物:
蛋糕、餅干、黃瓜、蘿卜、蘋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等
3、各種工具:
湯匙、小刀、剪刀、尺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寶,你們看,這是誰呀?(瓶娃娃)
師:瓶娃娃想和我們寶寶一起游戲。可是,現(xiàn)在他們的肚子有點餓,我們有什么好辦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呢?(幼兒回答)
二、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這里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哪個寶寶愿意來試一試,來喂給瓶娃娃吃。
(發(fā)現(xiàn)問題:好吃的東西吃不進娃娃的肚子里)
2、這么多好吃的東西,為什么瓶娃娃吃不進去呢?
(好吃的東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們怎么讓瓶娃娃吃下這些好吃的食物呢?
三、進行“大變小”的試驗:
1、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方法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喂給瓶娃娃吃。
2、教師巡回指導:
1)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使各種食物變小。
2)引導孩子邊操作邊表達試驗過程。
四、共同探討:
1、你們給娃娃吃了什么?
2、你是怎么把食物喂給瓶娃娃吃的?
3、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么困難嗎?
4、你是想什么好辦法解決的?
五、結束:
1、今天 ,我們喂給瓶娃娃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了,它們說:謝謝小朋友!
2、送瓶娃娃回家。
活動二:
區(qū)域游戲:生活模仿區(qū)
重點:讓幼兒學習折疊衣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