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九周教育活動方案(精選2篇)
小班第九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1
周三
晨間活動:室內:插花片、穿菠蘿等
室外:大皮球、跳圈、毽子
晨會:檢查幼兒衛生。(指甲、衣服、手帕)
上午活動:整合:小甜餅
活動名稱一:科學、語言:小甜餅
活動目標:1、認識圓形,并會用正確的語言清楚表達。
2、嘗試進行借形想象。
活動準備:1、禮物包(內裝圓形的餅干)。
2、用一次性杯子做的餅干桶,人手一個。
3、大小不一的圓形餅干,混入幾塊其他形狀的餅干。
活動重點:認識圓形。
活動難點:能區分出圓形和其他形狀。
活動過程:1、分享禮物:
“看看小甜餅是什么形狀的?”
聞聞小甜餅的香味。
嘗嘗小甜餅。
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糾正幼兒不正確的語言:圓的、圓圈等說法)
2、小甜餅像什么:
從小甜餅的圓形發散想象生活中的圓。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畫出物體的主要特征。
3、裝桶餅干:
幼兒在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找出圓形的餅干裝在自己的餅干桶里面,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嘗一嘗。
活動名稱二:科學、語言:找一找
活動目標:能找到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圓形的地方和東西。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圓形。
活動重、難點:找圓形。
活動過程:1、找圓形:
“我們已經認識圓形了,那么找一找自己身上有什么地方和東西是圓形的呢?”
幼兒自己尋找自己身上圓形的地方和東西。
找找同伴身上有幾個圓形的地方和東西。
2、說圓形:
幼兒說說在自己身上找到的圓形的地方和東西有哪些。
說說同伴身上有幾個圓形的地方和東西。
3、數圓形:
數一數自己身上有幾個圓形的東西。
數一數同伴身上有幾個圓形的東西。
上午活動三:組織幼兒去音樂廳游戲
重點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學習整理游戲材料。
下午活動:
體育游戲
活動名稱:捉迷藏
活動目標:1、通過游戲讓幼兒初步理解,掌握方位詞。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毛絨玩具、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1、“小朋友,剛才我們班來了幾位客人?它們哪去了?讓我們找找?”
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
2、今天啊,我們就來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寶寶們藏起來,媽媽要來找你們嘍。
3、結束部分,天黑了,寶寶們快到媽媽身邊來,我們一起回家吧!
活動二:
大型玩具
帶幼兒到戶外玩大型玩具,教育幼兒不推不擠。
周四
晨間活動:室內(雪花片、穿線板)
室外(推小車、玩圈)
晨會:教育幼兒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上午活動一:科學:疊疊高
活動目標:讓幼兒能區分高和低。
活動準備:一次性紙杯若干。
活動重點:區分出高、低,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難點:掌握堆壘的技能。
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一次性紙杯。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叫紙杯。是用來喝茶的,今天我們要用這個紙杯來比賽,看看哪個寶寶能把這些紙杯堆的最高,誰就是冠軍,就是最棒的!
2、教師說比賽規則。
比賽規則:寶寶們分三隊,必須在教師規定的時間里把紙杯堆壘到最高,沒有倒下的就是冠軍。
3、幼兒比賽。
4、分出勝負,給冠軍隊貼上小紅星,并給予獎勵和鼓勵。
上午活動二:音樂游戲:長高了、變矮了
活動目標:1、感知音區的高和低,并用動作表現。
2、能按節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勢。
活動準備:1、高人與矮人的圖片(附教學掛圖)。
2、音樂錄音磁帶。
活動重點:學習高、矮人走路的姿勢。
活動難點:聽音區變化改變走路的姿勢。
活動過程:1、想象高人和矮人的姿態:
出示高人與矮人的圖片,請幼兒觀察討論。
“矮人是怎樣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樣走路的呢?”
幼兒用動作表現高人和矮人走路。
幼兒相互觀察、交流。
“誰扮的高人最高?誰扮的矮人最矮?為什么?”(他把手舉高了;他踮起腳尖;他蹲著走;他彎下了腰;等等。)
2、聽辨高音區和低音區:
老師分別按高音區和低音區彈奏樂曲,引導幼兒聽辨。
“你們聽,這是誰在走(彈奏低音區)?再聽聽,現在是誰在走(彈奏高音區)?”
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音區變化相應的動作。
“現在我們都來和音樂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聽到高人出來了,就站起來和他握握手;聽到矮人出來了,就蹲下來和他握手。”
3、聽音區變化改變走路的姿態:
老師在中音區彈奏樂曲,幼兒按四分音符的均勻節奏一拍一拍地走步。
老師完整彈奏樂曲三遍,要求幼兒用“小朋友走”(中音區)、“高人走”(高音區)、“矮人走”(低音區)的動作分別對不同的音區作出反應。
教師在彈奏過程中變化音區,幼兒仔細傾聽其變化并快速作出反應。
活動三:
圖書室
帶幼兒到圖書室看圖書。
下午活動:
手工
活動名稱:我給茶杯蓋個帽
活動目標:1、知道杯蓋是生活中的必須用品。
2、學習涂膠的方法。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我給茶杯蓋個帽》、固體膠。
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范例
提問:“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成的?”
2、出示老師為幼兒準備的圓形紙和長條紙示范并講解。
先用固體膠在圓紙片的反面抹膠,然后貼在作業紙的大圓上,最后在長紙條的反面抹膠,在貼在蓋子的頂上就做成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活動二:
飼養角
組織幼兒去飼養角,看看小兔子的生長情況。
周五
晨間活動:室內:桌面玩具(小木珠)
室外:推小車、玩圈
晨會:教育幼兒要懂得互謙互讓,友好相處
上午活動:整合:大丁丁
活動名稱:語言:我是大丁丁
活動目標:1、聽懂故事內容,喜歡丁丁的角色。
2、初步建立不要麻煩父母的意識。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我是大丁丁》、大丁丁角色圖。
活動重點:聽懂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建立做任何事不麻煩家人的意識。
活動過程:1、介紹角色,引起聽故事愿望:
教師以角色口吻介紹角色。
“我叫大丁丁,小朋友們好!”(鼓勵幼兒與大丁丁打招呼。)
交代故事名稱。
“你們知道我幾歲嗎?”(三歲。)
2、教師有表情地講故事:
“你們知道大丁丁在干什么嗎?”
3、看看說說,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出示教學掛圖,教師再次講故事。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半夜里,大丁丁要小便,為什么不叫爸爸媽媽?”(學講大丁丁的想法)
“大丁丁把小便撒在了哪里?”
“大丁丁怎么會把小便撒在爸爸的皮鞋里呢?”
爸爸媽媽說什么?”(學說爸爸的話)
爸爸媽媽喜歡大丁丁嗎?你喜歡大丁丁嗎?”
4、經驗遷移,懂得不要麻煩爸爸媽媽:
“晚上,你要小便會不會自己起床?”
“還有哪些事你也不用麻煩爸爸媽媽?”
活動名稱:歌曲: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活動目標:1、學著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愉快地邊唱邊做動作。
2、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活動準備:1、自制教學掛圖。
2、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自由進行動作表演。
活動難點:學習歌曲后就主動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活動過程:1、觀察圖片,理解畫面內容:
“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欣賞、感知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詞:
引導幼兒說出“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叫”等歌詞內容。
請幼兒邊聽樂曲邊學小鳥飛、小貓叫。
帶領幼兒邊聽樂曲邊跟讀歌詞,念清“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3、學唱歌曲,自由地進行動作表演:
再次欣賞老師唱歌曲,告訴幼兒“自然好聽的聲音”就是像平時說話的聲音一樣。
跟唱歌曲2—3遍,重點學唱21 23i 53i 中的“抱”字發音。
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自由地進行動作表演。
上午活動三:
區域活動:閱讀故事《我是大丁丁》。
下午活動:
泥工
活動名稱:圓餅干、長餅干
活動目標:1、學會搓、團圓、壓扁的方法。
2、嘗試做圓餅干、長餅干,體驗自己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圓餅干、長餅干》、彩泥若干、泥工板
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餅干,引導幼兒觀察。
2、今天賣餅干的阿姨要我們的小朋友幫忙,他們那沒有餅干了。我們來用橡皮泥捏餅干,好不好?
3、教師示范捏餅干的方法,搓一搓、捏一捏、壓一壓。
4、幼兒操作,教師給與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和幼兒一起說搓一搓、揉一揉、壓一壓。
活動二:
區域游戲:
生活模仿區 (重點指導學習折疊衣服)
玩具區(重點:要幼兒學會分享玩具)
小班第九周教育活動方案 篇2
周一
晨間活動:室內:桌面玩具雪花片等
室外:皮球、沙包、跳圈
晨會:教育幼兒天氣漸涼,要注意添加衣物,不隨便脫衣服。
上午活動一:整合:愛戴帽子的小杯子
活動名稱一:科學:愛戴帽子的小杯子
活動目標:1、知道杯蓋是生活的必備用品,對了解和探索它的用途有興趣。
2、懂得愛惜生活用品。
活動準備:各種有蓋子的杯子、一只無蓋的杯子。
活動重點:知道杯蓋的用途。
活動難點:知道每個杯子都有和它配套的蓋子。
活動過程:1、喝牛奶導入:
“這里有一大罐牛奶想給小朋友們喝,但倒在哪里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辦法。
出示各種有蓋子、的杯子,幼兒人手一只,自己打開蓋子,教師倒牛奶給幼兒喝。
2、觀察有蓋杯子:
“你們的杯子都有一個蓋子,這些蓋子開啟的方法是否一樣?”
看一看自己的杯子,把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觀察、擺弄杯子和杯蓋,講自己的發現。
小結:你們的杯子都有蓋子。打開蓋子就可以喝杯子里的東西了,有的杯子的蓋子要轉一轉,有的蓋子要用手扳一下。
1、蓋子的用途:
出示無蓋杯子:
“我這里也有一只杯子,和你們的一樣嗎?為什么杯子要有蓋子?”
幼兒交流經驗。
實驗:教師將溫熱水分別倒進有蓋和無蓋的杯子里。
猜猜看,杯子里的水會不會一樣熱?
讓幼兒喝一喝這兩只杯子里的水,比較一下。(有蓋的杯子里的水熱,無蓋的杯子里的水冷了)
“為什么有蓋的杯子里水是熱的?”
小結:杯子上的蓋子可以隔斷空氣,杯子里的熱氣不容易散發;杯子有蓋還可以擋灰塵;這些杯子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瓷的,它們很容易碎,要輕拿輕放。
活動名稱二:動手操作:哪些物品愛戴帽子
活動目標:用準確的方法給物品連線。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愛戴帽子的小杯子》、鉛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用連線的方法給物品帶上帽子。
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操作卡片:
“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也有自己的帽子,你們能幫它們找到嗎?”
2、幼兒操作,用連線的方法給這些物品戴上帽子。
3、教師講評幼兒的操作情況。
4、結束活動。
活動三:語言游戲《布娃娃》
活動目標:
1、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2、能從眼睛、頭發、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3、在抱抱、親親布娃娃的過程中,體驗喜愛布娃娃的情感。
活動準備:1、每人帶一個布娃娃,裝扮成媽媽。
2、創設娃娃家情境,小鏡子若干。
活動過程:1、游戲:娃娃家
。1) 教師和幼兒一同游戲,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愿望。
。2)引出兒歌內容
2、幼兒扮成媽媽,抱娃娃學說兒歌。
讓孩子們來做媽媽抱抱,親親寶寶,對寶寶說話,觀察寶寶的長相、描述寶寶的眼睛、頭發、嘴巴,重點練習:“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教師引導幼兒體驗作媽媽的情感。
3、區域游戲:
利用表演區讓幼兒繼續描述娃娃的眼睛、頭發、嘴巴、表情等;提供鏡子讓幼兒照鏡子來描述自己或同伴的眼睛、頭發、嘴巴、表情等,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下午活動:
活動名稱:
區域活動:小手真能干
活動目標:1、讓幼兒自主游戲,根據教師的要求,幼兒將各種圖形拼貼成各種動物。
2、讓幼兒知道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活動準備:探索區、拼貼的各種材料。
活動過程:1、師生問好
今天我們去玩區角游戲好嗎?
2、幼兒自由選擇探索區、拼貼。
3、師指導喂小動物的小朋友,告訴他們三角形的餅干應該給三角形嘴巴的小動物吃,圓形餅給圓嘴巴的動物吃,長方形餅干給長方形的小動物吃。
4、指導拼貼幼兒,了解有哪些圖形可以拼成什么?(如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可以拼成小花、小魚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游戲結束,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二:
故事欣賞
周二
晨間活動:室內:積木、插塑等
室外:棒球、沙包
晨會:教育孩子飲食要有規律,少吃零食。
上午活動:整合:起床了
活動名稱一:閱讀:起床了
活動目標:1、能觀察了解小熊嘟嘟起床后做了哪些事,并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能初步和老師一切翻看圖書,有看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毛巾、臉盆、梳子、手帕、教學掛圖、幼兒圖書《起床了》
活動重點:學會正確翻看圖書的技能。
活動難點:理解故事內容,養成看圖書的習慣。
活動過程:1、啞劇表演,“起床了”:
幼兒看表演。
“小熊起床了,做了一些什么事?它是怎么做的?”
2、游戲,“拍照”:
教師將剛才表演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
“小熊用什么洗臉?它是怎么洗的?”
幼兒做動作,教師為幼兒拍照,并出示圖2。
“小熊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小熊嘟嘟在洗臉。
“小熊用什么梳頭?它是怎么梳的?”
教師為幼兒拍照,并出示圖3。
“現在小熊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小熊嘟嘟用梳子梳頭。
“洗好臉,梳好頭,嘟嘟在干什么?”
集體為其拍照,并出示圖4。
“它是怎么放手帕的?”
教師小結:小熊嘟嘟把手帕放在口袋里,并出示圖5。
“接著小熊上哪里去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小結:嘟嘟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去了。
3、教師與幼兒邊看圖書邊講故事:
教師和幼兒一起點讀故事的名稱。
教師提醒幼兒一頁一頁地翻書。
活動名稱二:藝術:我給娃娃穿衣服
活動目標:學習在一定的范圍內涂色,體驗成功涂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我給娃娃穿衣服》、玩具娃娃。
活動重點:學習使用油畫棒。
活動難點:在一定范圍內涂色。
活動過程:1、實物感知:
教師出示玩具娃娃,請幼兒說說娃娃所穿衣服的顏色、花紋。
出示一件娃娃的外套。
“誰愿意為娃娃穿衣服?”
2、學習使用油畫棒:
教師告訴并演示給幼兒看執筆的方法。
請幼兒給娃娃穿外衣,在娃娃的衣服、帽子上涂色。
3、交流“穿衣”的情況:
幼兒圍坐在一起,教師將幼兒的作業陳列在黑板上,說說自己給娃娃穿上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花紋是怎樣的。
上午活動三:組織幼兒去福娃超市游戲,學習用購物券購買一種物品,并簡單說說活動過程。
下午活動:
角色游戲
活動名稱:娃娃家
活動目標:1、在已有的經驗上,讓幼兒參與娃娃家的游戲。
2、讓幼兒初步知道娃娃家里用品的名稱以及操作的方法。
活動準備:用大型積木或玩具搭建的娃娃家、布娃娃、餐具、小床、小桌子、小椅子、梳子等娃娃用具。
活動過程:1、游戲前的談話,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做一回爸爸媽媽呀?
2、看看這里都有什么。磕銈冎肋@些東西都是誰用的啊?
梳子!梳子是用來干什么的?(梳頭)……
3、請小朋友今天來做一回爸爸媽媽,給我們的娃娃們梳梳頭、洗洗臉…照顧一下娃娃們,你們看好嗎?
4、幼兒游戲,教師給與指導。
5、收拾玩具,結束活動。
活動二:
草坪
到幼兒到草坪上做游戲,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