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軸對稱圖形”教學實錄與評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8頁。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理解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識別、辨析、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會識別并能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情感與態度: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并能指出對稱軸。
教學難點:結合實例感知軸對稱現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紙、剪刀。
學具準備:軸對稱圖形卡片、答題卡、彩紙、剪刀、彩筆。
教學過程:
一、實踐操作,感知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把剪刀和一張紙.我能用它們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 請同學們稍等半分鐘,老師這就把它請出來。
(老師在紙上用對折的方法剪出一個對稱的小姑娘,學生們看得非常認真。)
你們看,她來了。(把小人打開)
你知道老師剪出的這個小女孩的形狀有什么特點嗎?
生:老師是對折剪的。
生:她的左右兩邊一樣。
師: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兩邊是不是真的一樣。(將圖形對折)看前面,能看到另一面嗎?反過來這面呢?這兩邊。哪一邊也不多哪一邊也不少。這就說明這兩邊是完全重合的,我們就說這兩邊是對稱的。像這樣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就叫它“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軸對稱圖形的世界,來認識軸對稱圖形。(板書:認識軸對稱圖形)
『評析:老師用動手操作為導入,雖然沒有強調.但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讓學生觀察老師剪的過程和所剪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而接下來的驗證過程。不僅讓學生感知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同時也在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求知態度。老師的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為接下來學生的剪紙和檢驗活動做示范。用操作來代替語言,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
師:老師看到了,許多同學都躍躍欲試,也想來剪一剪。現在老師就給同學們一個機會,讓你們也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動手之前,請同學們先來想一想,你打算剪一個什么樣的軸對稱圖形?你想用什么方法來剪呢?(學生思考)
很多同學都想出了自己的方法,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剪軸對稱圖形的方法。請同學們來看一看。
(學生看剪紙的錄像)
師:大家都看明白了嗎?
生:看明白了。
師: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的嗎?
生:剪的時候要對折。
生:要對齊,別剪壞了。
生:要先畫下來。
師:對.要先畫下來——
生:要先畫下來圖形的一半。
師:對了.老師的想法也和大家一樣。我們要剪花兒。就畫出花兒的一半。要剪一把剪刀就先畫出剪刀的一半。我們看誰剪的軸對稱圖形最與眾不同,速度還很快。如果你剪的很認真,老師就發給你一顆五角星作為獎勵。那么,讓我們開始吧。
(學生動手剪軸對稱圖形。老師下去邊指導邊發五角星。)
[評析:在學生動手前,老師讓學生先來想一想剪什么和用什么方法剪,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以防出現直接動手剪,手足無措的情況。老師在出示剪紙錄像的時候,也只是讓學生看.并沒有加上語言上的指導.隨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應提醒的地方。這樣.對已會這種剪法的同學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也對還不知道該怎樣剪的同學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