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圖形
二、 揭示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概念。
通過觀察,學生已經對對稱圖形有了一定感性的認識,這時教師再給學生用課件展示對稱的特點,進而揭示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概念。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直觀感受對稱的特點——左右或上下兩邊可以完全重合。幫助學生建立軸的概念。
三、 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設計這個環節時,我對知識進行了拓展,不僅會畫對稱軸,而且讓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分別有多少條對稱軸,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折一折,自己探索結果。這樣設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對對稱軸的認識也有幫助作用。
四、 動手做對稱圖形。
學生認識了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后,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小組中研究,怎樣剪個對稱圖形。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剪對稱圖形的辦法要對折——畫圖的一半——剪圖。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對稱,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指導與幫助。
五、 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我在本節課上設計了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看到的對稱圖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再給學生展示我搜集到的對稱現象,這樣設計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 動手實踐
最后,我設計了小組的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用涂料畫對稱圖形,用剪子剪對稱圖形,用釘子板圍對稱圖形,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對稱圖形的不同方法,這里可以說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課后反思
對稱是大自然的結構模式之一,它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千姿百態的物體之中,存在于人類創建的文明中,從小讓學生認識對稱現象,感受對稱圖形的美,理解對稱圖形的性質,并利用對稱性質畫出美麗的圖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在新授過程中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新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將教材的意圖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整堂課是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去感知對稱圖形的美,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這節課的新授過程層次清晰、重點難點明確,教學效果比較扎實,而且充分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讓學生真正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特別是拓展實踐活動,我在網上搜集的一些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大家聽的極為認真,而且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實踐活動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究創新思維,這種教學模式對我也是一個促進,今后我要更多的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拓展實踐的機會,豐富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