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4—35頁<<分蘋果>>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具準備: 課件 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今天,歡歡請小朋友們做客,她準備了一些蘋果來招待小朋友(課件),她請的小朋友有北北,京京,迎迎.你你.看到這幅圖和聽了老師的描述,你知道歡歡是怎么樣招待小朋友的嗎?你能用含有數字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二、操作探索,體會新知
(一)、出示課件:歡歡準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學生獨立思考。
2、說一說方法,并匯報結果。
(二)、出示課件;每個盤子放兩個,可以放幾個盤子?
(三) 還可以怎樣分呢?
學生討論出不同得分法,擺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語言敘述出來,同時課件演示可能出現得分法.
小結:
從幫歡歡分蘋果中你發現了什么?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方法。(概括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學生看題,說題意。
2、口頭解答。
3、課件演示訂正。
(二)、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學生看題,動手分一分。
2、用語言敘述平均分得方法。
3、師適當引導,學生間交流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探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學生看題,說說題意。
2、小組合作,提出不同的問題,試著解決。
3、集體訂正,給予及時的評價.
(四)、靈活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學生?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2、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考:還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語言敘述出來。
3、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想把你學到的哪個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 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么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