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分鐘能干什么》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一分鐘能干什么》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體會分與秒的關系。
2、通過撥一撥、聽一聽、讀一讀、唱一唱等體驗活動,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能力,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3、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孩子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一分鐘的概念,估計一分鐘有多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智慧老人雖然有許多智慧,不過他對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也有些陌生,一分鐘能干什么呢?我們來猜猜吧。(課件出示:一分鐘能可能做哪些事的表格,大部分學生會說不準,但老師不做判斷。)究竟誰說的對,噓!保密!我相信認真聽課的孩子在學習完這節課后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咱們要和智慧老人比試一下,看誰學的認真,看誰愛動腦。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1、初步體驗,初步感知。
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先聽我給大家唱一分鐘的歌吧,你們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記錄一下我唱了多長時間,比如:數數、拍手等。
2、反復體驗,探究新知。
①、數一數一分鐘脈搏。
②、做一做。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信封,里面有口算題,折紙、讀課文、寫生字、背口決,學生選最喜歡做的一件事,看看能做多少?(屏幕出現課件鐘表)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①(課件出示鐘爺爺的臉)師:同學們鐘爺爺今天又來到我們的課堂,我們用明亮的眼睛觀察一下鐘爺爺臉上除了有我們熟悉的時針分針這兩個老朋友之外還有誰?他是我們的新朋友,誰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每走一小格是多少?師:又細又長的是秒針,他每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②(課件出示鐘表)教師學生一邊聽秒針走動的聲音,一邊用手隨著秒針拍一拍,或者隨聲音數數。然后在小組內說說一秒鐘能做什么事。(比如:打呵吹,伸腰等)
③觀察課件出示的鐘表,思考: “秒針走的時候分針是動不動的”學生分組拔鐘表,讓學生充分觀察后再與小組成員交流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少,最后總結出分針與秒針的關系。
三、 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活動一:對口令
師:1分=60秒,咱們對口令, 2分=( )秒,3分=( )秒,5分=( )秒,120秒=( )分,240秒=( )分。
活動二:大討論
75秒=()分()秒。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活動三:猜一猜。
請大家聽一首歌,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這首歌大約用了幾分鐘。(課件出示《小小少年》這首歌曲)
活動四:揭開謎底
估計一下,黑板上的哪些事是一分鐘能完成的,誰來揭開謎底。
活動五:給老師改錯
老師每天晚上睡10分鐘,早晨6:00起床,然后做運動,我拍10下球用了9分鐘。煅煉完身體后,我就回家,刷牙用了3(秒鐘),洗臉用了2(小時),吃早餐用了15(秒鐘),吃完飯去單位上班。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
①(課件出示劉翔百米賽跑得金牌的錄象)師:“我本來以為一分鐘很短,劉翔在百米跑道上還沒有用上一分鐘,你對一分鐘有怎樣的認識?師:是啊!一分鐘不僅在學習上很重要,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如果早晨貪睡一分鐘就很可能遲到,一分鐘在體育比賽中就更重要了,它像金牌一樣寶貴。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當時間的小主人。
②布置作業
⑴回家完成67頁2、3、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