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
2、誰知道這兩個算式怎樣讀,它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小熊怎樣排隊?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五)、小猴子怎樣分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說說你的想法。
活動三:
1、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同學們,你能評價一下這節課你和你的小組同學表現如何嗎?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利用學具擺出各種情況。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現以下不同想法。
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會發現:其相同點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
學生可能找到以下幾種分法?
(1)30只松鼠若每組6只則可分成5組;若每組5只,則可分成6組。
(2)30只松鼠若平均分成6組,則每組5只;若平均分成5組,則每組6只
學生交流
會讀算式的同學介紹算式讀法及各部分名稱。
學生交流:
(1)是怎樣分的,用算式怎樣表示。
(2)介紹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學生思考,回顧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評價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
能夠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獨立探索,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能主動探索得出多種方法,會與同伴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合作意識。
能通過認真的觀察、思考,找出相同點,關注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 平均分”的本質含義。
是否能與同伴進行交流。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學生的評價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反思:
1、在講解“平均分”時比較細致,學生基本上能夠認識“平均分”。
2、 在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分一分”時,學生能夠5個5個的分,教師又非得強調要一個一個分,效果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