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桃子(通用7篇)
摘桃子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12頁練一練第1、2題;課本11頁練一練第3-4題。
教學目標
1 熟悉5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 學生區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 學會看圖列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難點
鞏固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個、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五( ) 五六( ) 四五( ) ( ) 五七( )
五九( ) 五八( ) 一五( )
老師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2、看口訣說算式。
利用學生補充完整的口訣讓學生看口訣說算式,如:二五一十 2×5=10 5×2=10。
二、口算比賽
1、引導學生觀察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師:小猴最愛吃什么水果?
生:小猴最愛吃桃子!
師:是啊,你們看(指導學生看圖),這兩只小猴都很想吃到梯子上面的桃子,可是,必須計算完梯子上的乘法算式。你能幫幫它們嗎?同桌兩個同學相互比賽,比一比誰能幫助小猴順利地吃到桃子。
2、學生同桌之間相互比賽。
3、同桌相互交流、評議、訂正。
4、學生反饋,反饋時,盡量讓錯誤的學生說一說用哪句口訣求積。
三、解決問題
1、課本11頁練一練第4題。
(1)學生看圖,獨立完成。
(2)交流反饋,說說自己是怎樣填的,為什么這樣填?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盤子有5個杯子,3個盤子就是3個5,一共有15個杯子;一件衣服需要5個扣子,4件衣服就是4個5,一共需要20粒扣子。
2、課本12頁練一練的第1題。
(1)學生獨立觀察圖,根據圖列出算式。
(2)集體交流反饋。
第1幅圖可以橫著看,也可豎著看。5×3=15或3×5=15。
第2幅圖學生有的用加法計算,如3+5=8(人),前排人數加后排人數或男生人數加女生人數。有的學生會把4人或2人分成一組,用乘法4×2或2×4計算。
(學生只要寫出結果是8的算式都是對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3)兩幅圖的對比。
師: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圖每排小朋友都是5個,而第二幅圖兩排小朋友的人數不一樣多。
師:正因為這樣,第一幅圖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來算,而第二幅圖兩排人數不一樣,我們要先分,分成每份一樣多,才能用乘法來解決。
3、拓展練習
教師出示3組圖片,每組5個。問:能用乘法計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圓片嗎?
生:3×5=15或5×3=15。
教師再出示另外3組圓片,一組4個,一組3個,一組5個。問:求一共有多少個圓片,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組圓片不一樣多。
師:同學們能想個辦法,使每組圓片一樣多嗎?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
生:把5個圓片移1個圓片給3個圓片,這樣每組都是4個圓片。就可以用乘法計算:4×3=12。
師:大家真會動腦筋,可見用乘法來求總和的時候,每份的個數要一樣多才行。
四、鞏固練習
課本11頁,練一練第3題;13頁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饋。在比較大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算式進行比較。
五、教學萬花筒
師:看看數學萬花筒給大家介紹了什么數學知識?
(學生獨立閱讀,集體交流。)
師:看后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生1:乘法口訣的作用可真大。
生2:我們的祖先可真聰明。
師:是啊,只要每人都肯動腦筋,都能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來。
六、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摘桃子 篇2
教學內容:
摘桃子,P12-13。
教學目標:
1. 通過練習,進一步區別加法和乘法的含義,進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通過介紹乘法口訣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訓練: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看圖列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學難點:
看圖列式,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 對口令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5的乘法口訣的對口令練習。
2. 請同學背5的乘法口訣。
3. 介紹乘法口訣
我國應用乘法口訣的歷史已經很久,首次發現的漢代刻有“乘法口訣”的銘文磚證明,早在1700多年前,“乘法口訣”就被我們的祖先廣泛應用了。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5的乘法口訣的對口令練習。
聽一聽乘法口訣的介紹。
這塊在深圳出土的漢墓銘文磚,長37厘米,寬17厘米,厚4厘米,在磚右側約三分之一處的磚面上,分兩行刻有“乘法口訣”,字跡清晰可辨。
這塊銘文磚同學們可以在深圳博物館內看到。
二、摘桃子
1. 計算教材中摘桃子圖示中的式題,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 反饋計算結果。
三、課堂練習
1. 做練習
(1)3×5=15 5×3=15
寫成加法算式也對。
(2)生只要寫出結果是8的算式都是對的。如
3+5=8(人)
前排人數加后排人數或男生人數加女生人數。
4×2=8(人)或2×4=8(人)
把4人分成一組。
2. 第2題在○里填上“>”或“<”。
計算,集體訂正。
4×5>9 30=5×6 9×5=5×9 15=5+5+5 7×519,可以住下;
4+4+4+4+3=19(人) 加了5次,5個帳篷可以住下;
5×4=20 20-19=1 可以住下。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同學們進一步區別加法和乘法的含義,進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訣,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能積極動腦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設計:
摘桃子
買5張學生票需要多少元?5×3=15(元)3×5=15(元)
買2張成人票需要多少元?2×5=15(元) 5×2=15(元)
買2張成人票和1張學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5(元) 1×3=3(元)
摘桃子 篇3
活動準備:
桌子四張,墊子四條,小籃子四只,桃子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跑步進入活動場地,做熱身操。
2、導入:
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桃子都成熟了,現在讓我們變成小猴子一起去摘桃子好不好?
3、介紹游戲玩法:
幼兒分四隊站在起跑線后,游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各隊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著地爬過山洞,跑到橫竿下,雙腳向上跳起摘一個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籃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最后以先摘完桃子的隊為勝。
4、注意事項:
(1)為提高幼兒練習的積極性,可讓幼兒第一次去給樹捉蟲,第二次再去摘桃子。
(2)注意對不遵守規則的幼兒及時糾正,對比賽中不遵守規則而取勝的一隊可不予表揚,而要指出問題后重新比賽,以示規則的嚴肅性。
(3)應提醒幼兒在桌下鉆爬時注意安全。
5、練習法:
教師帶領幼兒游戲2----3遍,及時糾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6、放松結束:
好了桃子摘完了,小猴子們高不高興?那就讓我們一起隨音樂跳起來,來表示一下我們高興的心情吧。
幼兒隨音樂做放松
活動,然后隨音樂回活動室,結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練習兩手兩膝著地向前爬行。
2、能動作熟練地鉆過山洞,跳起摘桃,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彈跳力。
3、指導幼兒遵守游戲中三項規則,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摘桃子 篇4
教材簡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設計了“摘桃子比賽”的游戲活動,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緊接著,教材又安排了一系列的“練一練”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進一步區分乘法與加法意義的不同,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學情簡析:
學生剛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也已經基本掌握了運用口訣進行計算的方法,只是熟練的程度還不夠。教師在教學時,要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中,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目標預設:
1、熟記5的乘法口訣,能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能進行估算。
2、結合具體背景,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以及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的優越性。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記5的乘法口訣,能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難點:熟記5的乘法口訣,能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本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入練習。
師: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精彩的摘桃比賽,你們想參加嗎?
(板書課題,出示情景圖)
(二)、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活動一:摘桃子比賽
1、算一算。
①同桌兩人進行口算比賽。先算左邊,全對的摘一個桃,再算右邊再摘一個桃。
②同桌互相匯報,說出用的哪一句口訣?
③全班匯報,檢查結果,公布比賽成績,優勝者獲得桃子。
2、看一看。
①觀察兩組算式,看看哪些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訣,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②全班匯報,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參考:一句口訣可以有兩個乘法算式。
3、記一記。
①根據一句口訣說出兩道乘法算式。如:四五二十。
②結合兩個乘法算式,算一算積是多少,并說出口訣。
活動二:看圖列式(12頁練習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要求:先看懂題意,找到問題,再計算。
2.與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填寫.
思考:第1題和第2題有什么不同?
找出:第1題每排人數相同,第2題每排人數不同;第1題用乘法表示更簡單,第2題只能用加法。
注意:讓學生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相同的加數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簡便,不同的加數相加,不能用乘法表示。
活動三:比一比。
①出示書p13.2,引導學生比一比。
②匯報,說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參考:先把算式計算出來再比較。
用到了哪些乘法口訣?
活動四:我當售票員.(13頁練習3題)
過度:
星期天,笑笑決定幫爸爸去賣票,同學們快看,買票的人還真多。
1.都有哪些人來買票?(說圖意)
最左邊的一個小女孩;中間的一個叔叔;最右邊的爸爸媽媽帶了一個小女孩來買票了。
你還知道什么?
學生票每張3元,成人票每張5元;最左邊的一個小女孩要買5張學生票;中間的一個叔叔要買2張成人票;最右邊的家庭要買2張成人票,1張學生票。
2.你想幫助笑笑賣給誰?應收多少錢?你是怎么想的?
3.與小組同學交流.
4.全班匯報.
最左邊的小女孩需要:3x5=15(元)
中間的叔叔需要:2x5=10(元)
最右邊的家庭要:2x5+1x3=13(元)
活動五:我們去郊游.(13頁練習4題)
師:秋天到了,學校決定帶同學們去玩,想去嗎?
1.聽說,這次玩還要住賬篷呢?你們看,上個班去了19人,一個帳篷最多住4人,5個帳篷能住下嗎?
培養估算意識:4x5=20(人) 20〉19,所以5個帳篷能住下19人。
2.同時每5個人還贈送38塊餅干,每人能分到8塊嗎?
5x8=40(塊) 38〈 40,所以38塊餅干不夠,每人不能分到8塊。
小結:同學你們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都請誰幫忙啦?
參考:乘法口訣;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拓展性學習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說一說。
2、介紹乘法口訣的歷史:學生讀收集的資料.
古代乘法口訣表
湘發現2200多年前乘法口訣表.國考古專家最近在湖南一座戰國遺址里出土的木牘上發現了2200表,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驚人的一致.
在湘西龍山縣里耶古鎮出土的一片木牘上寫著“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這樣的篆文,經專家考證,是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并確是至今還為開蒙兒童所習誦的乘法口訣.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春龍和同事今年6在里耶古城考古現場清洗出土的秦簡時,發現一枚木牘上的數字排列很有規律,每個豎行的數字連起來就是一個乘法運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更為奇特的是,每個關于“八”的乘法運算排列也很規則,它們排成一個橫行,而且乘以八的數字從右到左依次遞減.經測量,這枚木牘有22長,4.5.
記者看到,這枚記載有乘法口訣表的木牘浸泡在特制的藥水中,右上角有些殘破,木牘兩面都有文字,字體為小篆向隸書過渡的一種字體.由于沒有完全清洗干凈,有些字還無法辨認.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古代的乘法口訣表.它給世界算術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珍貴的實物資料.”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袁家榮說.記載有乘法口訣表的一面有6行的文字,但目前能看清的是關于乘數為“八”的運算規則.袁家榮說,從這枚木牘記載的數字來看,還不是很完整.記載下完整的乘法口訣表應該還有另外的木牘.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證實說,此次出土的戰國簡是中國乘法口訣表最早的實物證明,印證了文獻中所記載的春秋戰國時乘法和乘法口訣表已被運用.如果它是一本數學書的部分,意義將更為重大.目前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數學專著——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的《算術書》,成書年代為西漢文景時期.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劉鈍說,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國一家獨有,古巴比倫的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但漢字(包括數目字)單音節發聲的特點,使之讀起來朗朗上口;后來發展起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于運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進起到一定作用.
《管子》、《荀子》、《戰國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也就是乘法表,兩漢文獻中的記載就更多了.專家推測,乘法表的運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很普遍.
劉鈍說,過去人們知道的最早的乘法表見于敦煌和居延兩地出土的漢簡,這次在里耶出土的木牘顯然更早.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湘西龍山縣里耶戰國城出土的戰國末期至秦代的簡牘數量已達1多枚.高崇文教授認為,從春秋到兩漢的簡牘一次出土數量如此之多還是第一次.此前出土的秦簡總數也不超過4枚.
語言的優勢
我國語言的優勢幫助我們很好的掌握乘法口訣.你知道嗎?中國的小朋友學習乘法口訣大致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一些西方的小朋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是為什么呢?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而且漢語背誦乘法口訣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其他語種則不然,這就給記憶口訣帶類不少的阻力.還有據調查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
有趣的乘積
請注意下列乘法,每個等式里都含有1、2、3、4、5、6、7、8、9.
1738×4=6952
483×12=5796
1963×4=7852
297×18=5346
198×27=5346
157×28=4396
138×42=5796
186×39=7254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摘桃子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教材通過摘桃子比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目的是讓學生區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進一步鞏固5的乘口決。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興趣。
(2)培養學生小組交流的良好習慣和在實際情境中的估算意識。
3.情感目標:借助材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區分加法與乘法的含義,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練習。
師: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精彩的摘桃子比賽,你們想參加嗎?
(板書課題,出示情景圖)
1、算一算
①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大毛和二毛到臺前比賽。其余學生在書上寫得數。跟同桌分別從兩邊算起,進行比賽。
②同桌互相匯報,說出用的哪一句口訣?
③全班匯報,檢查結果,公布比賽成績,優勝者獲得桃子。
2、看一看
①觀察兩組算式,看看哪些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訣,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②全班匯報,師: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生1:我看到5×5=這道算式的時候用到了五五二十五這句口訣,很快就算出來了;
生2:我發現一句口訣可以有兩個乘法算式 。
生3:我發現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3、記一記。
①根據一句口訣說出兩道乘法算式。如:四五二十。
②結合兩個乘法算式,算一算積是多少,并說出口訣。
二、介紹乘法口訣。
師:誰愿意談談比賽的體會?生:誰的口訣記得熟,誰算的快。是乘法口訣的幫忙使自己取勝。
師抓住時機讓學生自由讀教材第13頁“數學萬花筒”的內容,相互交流體會。
學生由此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并從中領略到數學的美。
三、口訣的應用與拓展練習。
1、第1題。
(1)仔細觀察兩幅圖,分別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各圖該怎么列示?(師巡視個別輔導)
小組交流后回答。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每排有5個小朋友,算式是3×5=15(個)
生2:我們小組也是這樣想的,但列式和他們不同,5×3=15(個)師:仔細觀察第二副圖,該怎么解決呢?
生1:這道題用加法5+3=8(人)第一排5人,第二排3人。
生2:這道題還可以用乘法來解決,把中間的兩位小朋友分別分給兩邊的小朋友,就變成了兩個4,列式是4×2=8(人)2×4=8(人)
生3:老師我還可以吧第一排的一個同學調到第二排,也可以用乘法計算,2×4=8(人)4×2=8(人)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的孩子。
2、第2題。
(1)讀懂題目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與訂正答案,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要看清加號“+還是乘號“×”,例如:“5×5○5+5”。能根據算式的意義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訣”一下子判斷出大小,可以由9×5=5×9拓展到口×口=口×口,進而得出了: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的規律。
3、我當售票員.(13頁練習3題)
師:星期天,笑笑決定幫爸爸去賣票,同學們快看,買票的人還真多。
(1).引導學生理解問題“他們各需多少錢?”中“各”的意思,
(生說圖意) 最左邊的一個小女孩;中間的一個叔叔;最右邊的爸爸媽媽帶了一個小女孩來買票了。
師:從圖中你還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生:我發現學生票每張3元,成人票每張5元;最左邊的一個小女孩要買5張學生票;中間的一個叔叔要買2張成人票;最右邊的家庭要買2張成人票,1張學生票。
(2).師:你想幫助笑笑賣給誰?應收多少錢?你是怎么想的?
(3).與小組同學交流.
(4).全班匯報
生1:我把票賣給最左邊的小女孩:一張兒童票3元,她買5張,列式是3X5=15(元) 5×3=15(元)
生2:我把票賣給中間的叔叔:成人票每張5元,他買兩張列式是2X5=10(元)5X2=10(元)
生3:我把票賣給最右邊的家庭要:2X5+1X3=13(元)
4:我們去郊游.(13頁練習4題)
師:秋天到了,學校決定帶同學們去玩,想去嗎?
(1).聽說,這次玩還要住賬篷呢?你們看,一個班去了19人,一個帳篷最多住4人,5個帳篷能住下嗎?
培養估算意識:4X5=20(人) 20〉19,所以5個帳篷能住下19人。
(2).同時每5個人還贈送38塊餅干,每人能分到8塊嗎?
5X8=40(塊) 38〈 40,所以38塊餅干不夠,每人不能分到8塊。 師:你們真了不起,用我們學過的5的乘法口訣解決了這些問題,你們真是會學會用的好孩子!
四、作業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說一說。
2、介紹乘法口訣的歷史:學生讀收集的資料.
摘桃子 篇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p12~p13
教學目標:
1、結合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過程,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熟練進行乘法口算。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以及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的優越性。
教學重點:在具體環境中,掌握并靈活應用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區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熟練掌握5的口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猴子媽媽準備了三個桃子,分給樂樂毛毛怎么分?于是媽媽想了個辦法,誰第一個答對8道題就給誰2個桃子。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游戲—摘桃子。
2、組織男女生比賽。
3、“陶氣和笑笑誰對了?”“陶氣對了”,可笑笑不服,還要和陶氣比一比。我們女生愿不愿意幫助笑笑呢?那么男生代表陶氣,女生代表笑笑,進行摘桃子比賽。
4、活動2——游玩公園(p13第3題改編)
5、現在有8個學生和2名老師,該怎樣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主要引導學生根據圖的意思說說為什么這樣列算式。
如:“一張成人票5元,買2張成人票就有2個5元”…
三、鞏固應用。
1、第1題。
(1)讀懂題目要求,看懂兩幅圖的圖意。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反饋,說說自己是怎樣填的,為什么這樣填?。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兩題列式分別為:3×5=15(人)或5×3=15(人);3+5=8(人)或5+3=8(人)。
列式理由分別為:第(1)題中三排人數相等,是5個3或3個5,所以用乘法算式;第(2)題中兩排人數不相等,是把5和3合起來,所以用列加法算式。
2、第2題。
(1)讀懂題目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與訂正答案,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要看清加號“+”
還是乘號“×”,例如:“5×5○5+5”。能根據算式的意義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訣”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30○5×6”
3、第3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你從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共同的條件:成人票每張5元;學生票每張3元。
買票者各自不同的條件:方方買5張學生票;叔叔買2張成人票;林林一家買2張成人票和1張學生票。問題:他們各需要多少錢?
(2)學生口頭解答或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3)交流。
方方:5×3=15(元)或3×5=15(元)
叔叔:2×5=10(元)或5×2=10(元)
林林一家:5×2=10(元),10+3=13(元)
4、第4題。
(1)讀懂題意。
(2)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4)統一認識。
第(1)題:每個帳篷最多住4人,5個帳篷最多住20人,有19名學生,所以能住下。
第(2)題:如果每人分8塊餅干,5人需要40塊,只有38塊,不足40塊,所以每人分不到8塊。
板書設計:
摘桃子
買5張學生票需要多少元?5×3=15(元)3×5=15(元)
買2張成人票需要多少元?2×5=15(元) 5×2=15(元)
買2張成人票和1張學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5(元) 1×3=3(元)
15+3=18(元)
摘桃子 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2頁~1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過程,進一步鞏固5的乘法口訣,熟練進行乘法口算。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以及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的優越性。
3、能熟練運用口訣進行計算,培養靈活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環境中,掌握并靈活應用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區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熟練掌握5的口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激發參與
課件演示:猴媽媽有兩個孩子,老大叫樂樂,老二叫毛毛。有一天,他們看見在一個高高的涼亭上有一棵高大的桃樹,他倆望著又紅又大的桃子,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怎樣才能摘到桃子呢?只有做完左邊這些算式,或者做完右邊這些算式才能摘到桃子,樂樂和毛毛想比一比,看誰摘到的桃子多,同學們你們想參加嗎?
計算競賽
1、組織學生同桌二人展開競賽
2、同桌二人互相訂正并用課件演示結果
3、表揚二人競賽中獲勝的學生,鼓勵未獲勝的
二、啟發回顧,鞏固基礎
(過渡:看來同學們還真厲害,樂樂和毛毛也都摘到了桃子,可是猴媽媽發現樂樂算的快,毛毛算的慢。猴媽媽想知道兩個孩子是怎樣算的?)
1. 引導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
毛毛就搶著說:6×5表示
2.引導學生復習5的乘法口訣
樂樂聽了哈哈大笑,原來樂樂早已背會了5的乘法口訣,他說看見 6×5= 想口訣;五六三十,看見5×5= 想口訣;五五二十五??于是毛毛就嚷著讓樂樂給他教5的乘法口訣,同學們你們愿意教毛毛5的乘法口訣嗎?
(1)女生扮演樂樂給毛毛教5的乘法口訣
(2)男生扮演樂樂給毛毛教5的乘法口訣
(3)學生看算式背口訣說答案
3. 介紹乘法口訣。
師:大家說乘法口訣好不好啊?
生:好
師:是啊,你知道嗎?(出示教材第13頁“你知道嗎”的內容)“乘法口訣”是我們的祖先傳下來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讀起來很順口,使計算又對又快。
4.試眼力(第2題)
(過渡:毛毛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了5的乘法口訣,就嚷著讓媽媽帶自己去玩,猴媽媽說:我要考考你們的眼力,誰的眼力好我就帶誰去玩,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試試自己的眼力呢?)
(1)讀懂題目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與訂正答案,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要看清加號“+”還是乘號“×”,例如:“5×5○5+5”。能根據算式的意義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訣”一下子判斷出大小,例如“30○5×6”
三、比較分析,強化認識
(過渡:猴媽媽看到兩個孩子都練成了火眼金睛,高興極了,他們來到一片草地上,啊﹗這么多人,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第1題。
(1)讀懂題目要求,看懂兩幅圖的圖意。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兩題列式分別為
3×5=15(人)或5×3=15(人)
3+5=8(人)或5+3=8(人)。
(3)集體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填?
師;這兩道題的問題都是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可為什么①用乘法,②用加法
從以下方面進行引導
列式理由分別為:第(1)題中三排人數相等,是5個3或3個5,所以用乘法算式;第(2)題中兩排人數不相等,是把5和3合起來,所以用加法算式。
四、應用實踐,拓展延伸
1.去買票(第3題)
(過渡:猴媽媽帶著樂樂和毛毛穿過人群來到售票處,買票的人還真多。)
(1)都有哪些人來買票?
(紅紅、*、明明一家)
(2)你還知道些什么?
成人票每張5元;學生票每張3元。
買票者各自不同的條件:紅紅買5張學生票;*買2張成人票;明明一家買2張成人票和1張學生票。問題:他們各需要多少錢?
(3)學生口頭解答或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4)交流。
紅紅:5×3=15(元)或3×5=15(元)
*:2×5=10(元)或5×2=10(元)
明明一家:5×2=10(元),10+3=13(元)
2.住帳篷(第4題①)
(過渡:到了晚上,猴媽媽說要住帳篷,小猴子高興極了。(出示課件)
(1)看題并說說題意
(2)能住下嗎?你是怎么想的?(小組討論)
(3)指名匯報
每個帳篷最多住4人,5個帳篷最多住20人,有19名學生,所以能住下。
3.發餅干(第4題②)
過渡:聽說晚上還要發餅干呢(出示課件)
(1)讀懂題意。
(2)獨立思考。
(3)小組內討論。
(4)統一認識。
如果每人分8塊餅干,5人需要40塊,只有38塊,不足40塊,所以每人分不到8塊。
五、當堂反饋,小結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
師:今天我們對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練習,知道了運用乘法口訣可以使乘法算的又對又快,而且在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時,可以運用乘法口訣進行估算、推理和判斷。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學好乘法口訣、用好乘法口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