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精選13篇)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整理和鞏固。
(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設計
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師說:這是剛才同學們在討論中講的一題,哪位同學能從條件入手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并說出解答方法?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現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教師啟發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其他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于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變換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樣多,還剩面粉多少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后,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后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后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2)前進小學買1個足球和4個皮球一共用了42元。買1個足球用了18元,每個皮球多少元錢?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
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坦克,送給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 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加法、減法與除法復合成的兩步應用題的特征,并會分析這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及兩問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會學生解答此類應用題時,必須明確找準先求什么是解題的關鍵。
難點:準確理解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兩步應用題與兩間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準確找出第一步應先求出的問題。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答:
1.要求平均每盤放幾個蘋果,需要哪兩個條件?
2.要求可以放幾盤,需要哪兩個條件?
3.有18個蘋果,又買來6個,一共有多少個?
4.有24個蘋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5.上面兩道一步應用題相關嗎?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你能不能把這兩道相關聯的一步應用題改編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即例4)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4
(1)認真讀題。默讀、自由讀、指名讀。
(2)找準已知、求。學生說教師在題上畫。(同時貼出蘋果及盤子圖P14)(3)分析數量關系。
問:要求“每盤放幾個?”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一共有幾個和有幾個盤)哪個條件直接給了?(有4個盤子)還缺哪個條件?(一共有幾個蘋果)你能不能通過題中給的其他條件,想辦法求出這個缺的條件?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根據題目中的前兩個條件,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解答出來的數量必須是解答“每盤放幾個”的第一個已知條件。(4)正確解答
問: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里,要求每盤放幾個,必須先算出什么?(板書:)
①一共有多少個蘋果?18+6=24(個)
問:知道一共有24個蘋果了,就可以求出什么了?(板書)
②每盤放幾個?24÷4=6(個)
第②步可讓同學把書打開P14,獨立把例4補充完整,再請寫得快的同學把黑板上例4補充完整。
(5)改編
師說:如果老師把題目中的“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幾個?”改成“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們會解答嗎?(學生口頭解答,如果能列出綜合算式:(18+6)÷6=24(個)應給予表揚)
(6)小結
師說:解答兩步應用題時,首先要把缺的已知條件找出來,這是解題的關鍵。
2.學習例5
例5 有18個蘋果,吃了3個。剩下的蘋果每5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1)按照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分析數量關系,正確解答這四步,自己獨立分析例5。(2)同桌討論。(3)集體討論。
師問:已知剩下的蘋果每5個放一盤,要求放幾盤,必須先算出什么?
(4)板書
①剩下多少個蘋果?18-3=15(個)
②可以放幾盤?15÷5=3(盤)答:可以放5盤。
(5)你能還用這些已知、求,改編成另一道兩步應用題嗎?
有18個蘋果,吃了3個。剩下的蘋果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
3.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仍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與例1、例2、例3比較,不同的是根據題目中的前兩個已知條件,用加法求出和或用減法求出剩余后,再用除法求出每份數或者份數。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①飼養小組原來有9只白兔,又生了6只小兔。每5只放在一個籠子里,要用幾個籠子?②植物小組養了19盆梅花,送給幼兒園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個教室里,每個教室放幾盆?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改一改
①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分4次平均用完,每次用幾張?先獨立解答,再將此題拆成兩道相關聯的一步應用題,并解答。
(a)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還剩多少張?
(b)剩下30張紙,平均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②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先獨立解答,再將此題改編成一道兩問的應用題,并解答。
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二年級一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3.思考題
小林家養一些雞。黃雞比白雞少8只。白雞的只數是黃雞的2倍。小林家養黃雞、白雞各多少只?
先獨立完成,如有困難,可以啟發學生畫圖來想:白雞的只數是黃雞的2倍是什么意思?如果黃雞是1份,白雞相當于這樣的幾份?
師問:黃雞比白雞少8只還可以怎樣說?白雞比黃雞多的8只同黃雞比怎么樣?(正好是黃雞的只數,所以黃雞是8只,白雞的只數是8×2=16(只))
4.作業 P16第3~8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是加、減法與除法復合的應用題,其特點是被除數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先算出來。通過這些應用題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答兩步應用題的能力,并且使除法應用題得到很好的復習。在整個教學過程 的設計上,緊緊抓住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解答兩步應用題的思路,重點訓練學生提出中間問題。
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設計了4道口答,前兩道給出問題,補出已知條件,鞏固一步應用題的結構。后兩道題是兩條有內在聯系的一步應用題,解答后改編成兩步應用題,引出新課,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系。
在學習新課過程中,安排了兩個例題,例4按照解答應用題的四步,一步一步分析,明確解答兩步應用題的關鍵是提出中間問題。例5在學習例4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按四步分析,再同桌討論,最后集體討論。
在鞏固反饋過程中,用做一做、改一改、思考題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掌握消化。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師說:剛才同學們這兩道題做得很好,請同桌的兩個同學討論一下,能不能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師說:這道由兩個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合并成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們會解答嗎?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干什么?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2)同學們栽了4行果樹,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樹,剩下的是桃樹。栽了多少棵桃樹?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1)同學們去看電影。一年級去了6組,每組7人。二年級去了45人。一年級去了多少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去多少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重點和難點仍然是理解數量關系,會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所以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兩道補充問題,再解答的應用題基本練習,通過兩道練習,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兩道題合并,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引出例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重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按照(1)讀懂題意;(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2及第10頁’“做一做”,練習三第1-5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3、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三)、德育滲透點滲透事物間聯系的思想和比較的思想。(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二、.學法引導1、指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算理。2、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試算、討論、感知計算方法。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數量關系。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理解數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四、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課件、卡片、五.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口算:(卡片出示)3×15×20 900÷15÷204×5×8 160÷8÷52、出示復習題: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一種)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根據學生畫圖情況確定兩名同學板演。(每人一種解法,畫圖并列式計算。)(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學讀題,對比復習題,組織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3、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已畫成的兩個線段圖中標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過標注,使學生明白,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并形成線段圖并板書:每臺8小時織?米 5臺8小時織布160米,每臺8小時織?米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使學生感知算理。) 4、指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怎樣做? 5、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情況,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注出先要求的是圖中的哪一段,應該怎樣求?學生說清解答步驟后,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然后再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直接試做,分步解答。同桌間互相討論訂正。 6、指名學生口述分步解答過程,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線段圖下對應位置板演成板書: 160÷5÷8 = 32÷8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試算,感知計算方法。)7、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1)、5臺1小時織?米 (2)、 每臺每時織?米8.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然后自己在書上第10頁填空,由一名學生板演,形成以下板書: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9、集體訂正,訂正時進一步強調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討論:比較一下,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1、反饋練習:第10頁“做一做”。 讀題,思考: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要想求“1只母雞1個月下多少蛋”這個問題,可以先求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二種算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學習,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試算,進一步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鞏固發展1、練習三第1、2題。2、對比性練習:練習三第4題。3.根據題中提供的條件進行分組練習,練習題目由各組任選一組。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第一組題目:填空: 第二組題目:判斷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師說:剛才同學們這兩道題做得很好,請同桌的兩個同學討論一下,能不能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師說:這道由兩個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合并成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們會解答嗎?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干什么?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2)同學們栽了4行果樹,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樹,剩下的是桃樹。栽了多少棵桃樹?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1)同學們去看電影。一年級去了6組,每組7人。二年級去了45人。一年級去了多少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去多少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重點和難點仍然是理解數量關系,會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所以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兩道補充問題,再解答的應用題基本練習,通過兩道練習,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兩道題合并,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引出例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重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按照(1)讀懂題意;(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了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看了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讓同學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再用剩下的筐數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三)鞏固反饋
1.第一組題:教師打出投影,要求同學看圖指出問題部分小明家里有圖書35本,借給小蘭10本,又借給小紅5本,還剩多少本?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了26個,第二天賣了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3)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從岸邊游下6只,這時池塘里有鴨多少只?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總結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 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既分散了難點(使學生根據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了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看了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讓同學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再用剩下的筐數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三)鞏固反饋
1.第一組題:教師打出投影,要求同學看圖指出問題部分小明家里有圖書35本,借給小蘭10本,又借給小紅5本,還剩多少本?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了26個,第二天賣了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3)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從岸邊游下6只,這時池塘里有鴨多少只?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總結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 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既分散了難點(使學生根據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8
一.聯系實際,發現問題1.出示學校各個興趣組的活動情況。 航模組 18人 美術組 25人 數學組 2. 引導思考,提出問題。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密切聯系學生的校園生活,創設現實情境,將數學問題寓于生活,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 要知道數學組有多少人,你有什么好辦法?生自由回答,師小結:要知道數學組的人數,必須補充一個和數學組有關的條件。出示所有條件。如果要把這些條件分類,你準備怎么分,說說為什么這么分。出示: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多 人 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少 人航模組的人數比數學組少 人 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多 人數學組和航模組、美術組的總人 數學組的人數是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的 倍 數一樣多 …… ……師小結:如果補充的是左邊的這些條件,要求數學組的人數所需要的條件就直接告訴我們了,只要用一步就可以求出來了;如果是右邊的條件,要求數學組人數的條件就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把和數學組有關的條件求出來再進行計算。今天我們就從大家補充的這些條件中選出三種情況,一起來研究一下。選出三種情況: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少 人 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多 人 數學組的人數是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的 倍誰來完整地這三個題目敘述一下。 2. 學生嘗試獨立解題這些題如何解決呢?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先選出一個最想解決的問題,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后再和伙伴交流。 3. 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嘗試解答,然后小組講座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裝不僅掌握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培養了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數學”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4. 觀察比較提示課題提問:(1)這在三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說一說為什么這兩題都用兩步計算?(3)為什么都在求數學組的人數,而解題方法卻各不相同呢?(4)剛才這幾題都是先求航模組和美術組的總人數,觀察這幾題是不是也要和 他們總數比呢? 出示: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差少 人 數學組的人數比航模組和美術組的差多 人 數學組的人數是航模組和美術組的差的 倍生回答后小結:如果是數學組的人數是和兩組的總數在比,就要先求出他們的和,如果是和差在比,就要先把差先求出來,然后現進行計算。象這樣的兩步應用題還很多,但不管這些問題怎樣變化,都要先把和問題有關的條件求出來,然后再進行計算三.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1. 百合花有3朵,玫瑰花有5朵,睡蓮有8朵,太陽花比百合花和玫瑰的總數多2朵。太陽花有多少朵?學生獨立完成。問:如果3+8=11 11+2=13,條件怎么改? 2. 學校每年都要進行各式各樣的比賽,比如跳繩比賽。(1) 指名說說能跳多少下?(2) 互相提供住處猜猜能跳多少下?(3)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猜猜老師能跳多少下? 3. 大家都知道,如果誰表現好,老師就會給他加上紅五星。現在,三(6)班的幾個小朋友正在為比誰的紅五星最多吵了起來,我們一起去幫他們分清楚,好嗎?明明說:“我有5顆星” 蘭蘭說:“我有3顆星” 亮亮說:“我的星數比明明和蘭蘭的總數少4個” 小剛說:“我的星數是蘭蘭的3倍” 小紅說:“我的星數是明明和蘭蘭總數的3倍” 大家討論一下,誰的星數最多?并說明理由。 [評析:本環節的練習設計具有開放性、靈活性、不確定性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找到不同的答案。最后一個練習題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樣的教學給學生求異思維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四.全課總結,知情并舉師:你們今天學會了什么?最高興的是什么?對老師有什么建議? [評析: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信心等,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9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兩種解題方法的比較,學生對兩種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更加清楚,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三)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兩種解題方法,選擇最佳解題方案。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選擇最佳方案。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幻燈片和幻燈。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做一做,說一說
“一個縫紉組運來98米布,做兒童服用了48米,做嬰兒裝用了45米,還剩多少米?”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動筆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師課堂巡視,然后請兩名學生板演(每人一種方法)。
學生甲 98-48=50(米) 學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學生解答后,教師可請學生先分析數量關系,再說說解題思路和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設疑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剛才這道題同學們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一般只要求同學用一種方法解答,那么這里就有一個方法的選擇問題,就是選擇比較簡便的解答方法,怎樣選擇呢?下面請同學們研究兩道題,請你分別選擇一種簡便方法進行解答。
1.光明小學藝術小組做了96個風車,送給第一幼兒園16個,第二幼兒園38個,還剩多少個?
2.媽媽給小紅買了一雙鞋25元,又買了一雙襪子5元,給售貨員50元,請你算一算應該找回多少元錢?
經過認真思考審題后,大部分學生第一道題選擇第一種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個) 80-38=42(個)
答:還剩42元。
第二道題選擇第二種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應該找回20元。
學生解答后,教師又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以加深對兩種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識別能力,教師可再出一組題讓學生獨立選擇方法做。
3.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
4.河里有40只鴨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這時河里有多少只鴨子?
教師要求同學全體動筆,列式計算解答。教師課堂巡視,尤其要照顧一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請中、下等水平學生說一說解答過程。
(三)鞏固發展
1.食堂有38筐蘿卜。午飯吃了9筐,晚飯吃的蘿卜的筐數跟午飯同樣多,還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請同學們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分別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如:學生可能做出如下幾種解法。
學生完成后,教師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對于用簡便方法解答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2.鉛筆每支4角錢,小剛買了3支,給售貨員5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請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在課堂練習本上。
(同學們可能做出以下幾種方法)
學生完成后,進行訂正,并請同學們敘述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同時在比較中指出解法二為最簡便解法。
(四)比較溝通聯系
通過上述幾道題的研究可讓學生討論一下兩種解答方法的區別與聯系(第一種解答方法是從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即兩次求剩余;先減去第一個數,再減去第二個數。第二種解答方法是減去兩個數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兩種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回事,即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就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其結果不變。這一知識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減法性質),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題能力。
(五)試著做一做
1.一支鉛筆4角錢,一塊橡皮2角錢,小華買了2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錢?
2.鉛筆每支4角錢,小紅有1元錢,要買3支,還差多少錢?
3.看圖解答下題
(想一想,怎樣解答比較簡便。)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綜合練習課,重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課堂設計從整體設計上注意: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在親自思考解答中比較兩種方法區別與聯系進而加深和理解兩種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題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課堂設計用了四個教學環節完成上述任務,即,“做一做、說一說”,“設疑激發興趣”、“鞏固發展”、“比較溝通聯系”,從而使學生在逐步理解、比較中強化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10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一般的.
(二)通過列綜合算式,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注意培養學生聯貫地、有順序地進行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分步列式的基礎上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運算的應用題.
難點:在列綜合算式中學習正確地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準備復習
(1)300減去180除以3的商,差是多少?
(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
師:根據我們剛學過的方法,進行分析.
本題求的是差,那么要弄清誰是被減數,誰是減數,300是被減數,180除以3的商是減數.
請同學口述列式,老師板書.
300-180÷3
=300-60
=240
師:同學們,我們要把這道題改編成求商是多少?想一想應該怎樣敘述,然后小組討論一下,互相進行啟發,發表個人看法.
討論后,請同學把改編后的題敘述一下,老師把事先寫好的題,貼在黑板上.
300減去180,再除以3,商是多少?
請同學口述本題分析過程.
(這道題是求商是多少,首先弄清誰是被除數,誰是除數.300減去180是被除數,因為被除數沒有直接給出,所以要加小括號先算.“再除以3”是除數.被除數÷除數=商.)
師: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列綜合算式解兩步運算的文字敘述題,大家掌握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題:(寫在紙條上貼在黑板上)
三年級同學要澆300棵樹,已經澆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默讀題、審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獨立分步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
300-180=120(棵)
120÷3=40(棵)
請講一講300-140是什么意思? (剩下多少棵)
再說一說120÷3是什么意思? (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師:請同學觀察上面兩個算式發現了什么?
(第一式的結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數)
根據題意要求“剩下的分三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應該怎樣理解呢?
(也就是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應該用除法計算.被除數是300-180的差,除數是3,用被除數除以除數就可以求出平均每次要澆的棵數)
請同學獨立列綜合算式解答.
(300-180)÷3
=120÷3
=40(棵)
答:平均每次要澆40棵.
(訂正時老師板書)請同學講一講這個等式的意義.
(三)鞏固反饋
投影出示:
1.同學們栽樹.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列綜合算式解答)
讀題、審題,弄清把哪些樹平均栽5行?
(58+67)÷5
=125÷5
=25(棵)
訂正時,請同學講一講為什么這樣列式.
2.學校組織同學去博物館參觀.三年級去了62人,四年級去的人數是三年級的2倍.兩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
默讀題,獨立寫在作業 本上,然后訂正.
三年級+四年級=共多少人
62+62×2
=62+124
=186(人)
請講出這個算式的意義.(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用三年級人數(62人)加上四年級人數(62×2).就可以求出兩個年級一共去了多少人)
師:很好,有沒有不同的算法?
出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看圖后講一講:(三年級去了62人,四年級去的人數是三年級的2倍,也就是三年級的人數是1份,四年級人數是2份,三、四年級一共是(1+2)份,求一共去了多少人,也就是求(1+2)個 62人是多少)
62×(1+2)
=62×3
=186(人)
有哪些同學用這種方法解的?很好,肯于動腦筋.以后解答應用題可以列分步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還可以從多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
3.在正確列式后面畫“√”,錯誤列式后面畫“×”.
(1)中、高年級聽報告.中年級有84人參加,高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中年級的3倍.聽報告的一共有多少人?
A.84+84×3 B.84÷3+84
( ) ( )
C.84×(1+3) D.84×3-84
( ) ( )
(2)把20個雞蛋放在籃子里,稱得雞蛋和籃子一共重1250克.如果籃子的重量是350克,每個雞蛋平均重多少克?
A.1250÷20-350 B.(1250+350)÷20
( ) ( )
C.(1250-350)÷20 D.1250-450÷20
( ) ( )
(3)某機床廠,去年上半年生產機床850臺,下半年生產機床980臺,全年生產機床的臺數是計劃生產的2倍,去年計劃生產機床多少臺?
A.850+980÷2 B.(850+980)÷2
( ) ( )
C.(850+980)×2 D.850+980×2
( ) ( )
作業 :第 97頁 7, 8
小資料〔應用題〕
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題,是指取材于生活、生產以及其他科學中,需要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在小學數學中,通常是指用四則運算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實際問題簡化和模擬.
應用題作為一種數學問題,就要具備要求解答的數量方面的問題和能夠解答此問題的必要條件.這種問題和條件,以及應用題的具體情節,決定了應用題的解法.
應用題能夠體現出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用數據說明問題,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素材.通過解答應用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掌握所學的內容,對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也有重要作用.
〔應用題的分類〕
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分為簡單應用題和復合應用題兩大類.在復合應用題中,按解題方法分類,又可分為一般應用題和典型應用題.
通常把只要用一步計算就能求出答案的應用題叫做簡單應用題;把要用兩步或兩步以上計算才能求出答案的應用題叫做復合應用題.
在復合應用題中,按照傳統的算術解法,有特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或有特定名稱的應用題,習慣上稱為典型應用題;其余的稱為一般應用題.引入方程以后,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應用題,則典型應用題和一般應用題的區別就不大了.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敘述題的基礎上學習用綜合算式解答已學過的兩步應用題.所以這節課著重放在分步列式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列綜合算式解答.講授時采用例3的分析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筆.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1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會分析簡單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會解答加減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先認真審題,再列式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提出中間問題,并能正確解答加減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學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還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車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學生可提出車上還剩多少人?)
2.根據問題和一個已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
(1)媽媽買來12個蘋果,________。還剩多少個?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剛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書上的準備題
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學生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請一名同學上黑板板演)
4.訂正板演24-20=4(個)答:還剩4個。
問: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是什么,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二)學習新課
師說:剛才的復習題大家做得很好,老師知道大家對一步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將第1個已知條件“商店里有24個皮球”不直接給出,而告訴你“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你會算嗎?(出示例1),這道題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還剩多少個。我們今天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1.學習例1
個?
(1)讀題
小聲自由讀一遍,指名讀一遍,齊讀一遍。
(2)找已知、求
學生口述,教師在題中標出。
師問:和復習題比較,哪兒變了?哪兒沒變?(已知條件變了,問題沒變)已知條件變成幾個了?誰能再說一說?教師同時貼出皮球的實物圖。(課本P6圖)
(3)分析數量關系
師問: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一共有多少個和賣了多少個?)哪個已知沒給?哪個直接給了?那應該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根據哪兩個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商店里有6個白皮球和18個花皮球)同時板書:
根據板書,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先算什么?
通過充分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請好的同學分析數量關系。(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個和賣出多少個,賣出20個已經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個。根據有白皮球6個和18個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同時板書: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②還剩多少個?
6+18=24(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解答后,可追問:6+18=24(個)求出的是什么?24-20=4(個)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強化解題思路。2.總結學習方法
師說:剛才我們一起學會了例1,在學例1時,第一要認真讀題,最少讀3遍,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認真在題上標出。第三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最后再正確解答。要想正確解答兩步應用題,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還離不開認真二字,下面我們做一些練習,看誰做題認真,解答正確。同時板書。
(1)讀題。(2)找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4)正確解答。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同學們做了20個泥人,老師做了8個泥人。送給幼兒園25個。還剩多少個泥人?按四步指導學生完成此題。
(1)默讀3遍題。
(2)在題上標出已知、求,指名說一說。
(3)互相討論: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獨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個)
28-25=3(個)
答:還剩3個泥人。
(5)追問:20+8=28(個)求出的是什么?28-25=3(個)求出的又是什么?
2.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車站下去8人。又上來12人,這時車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藍書包40個,綠書包3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根據做題情況,進行指導。
3.比較練習
(1)學校里有14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2)學校里原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在有多少盒粉筆?
認真讀題后,問:這兩題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現在有多少盒粉筆,已知條件不同,第(1)題有兩個已知條件,是一步應用題,第(2)題有三個已知條件,是兩步應用題)
4.總結
今天學的兩步應用題都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先加再減,先減再加)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出數量關系比較容易分析的。以加減復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出現乘加、乘減復合的應用題。它們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題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須先求出原有的數。
兩步應用題是由一步應用題復合而成的,所以在復習準過程中,安排了補問題、補已知條件和一步應用題,以此鞏固一步應用題的結構,根據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求出一個問題,由此引出其中一個已知不直接給出,而換成另外兩個條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課: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意突出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解答應用題的習慣,按照(1)認真讀題;(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4)正確解答這四步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使學生明確找準中間問題是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關鍵。
在鞏固反饋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導學生按四步完成此題,并通過追問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然后獨立完成兩題,接著再通過一組應用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一步應用題和兩步應用題之間的聯系。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1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二種解答方法,即減去兩個數的和。
(二)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兩步應用題的能力。
(三)初步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應用題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學會第二種解答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減去兩個數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學具
寫有準備題和鞏固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答下面各題(要求:先提出問題,再說出算式)
(1)書架第一層有600本故事書,第二層有200本。
(兩層共有故事書多少本?)600+200
(第一層比第二層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層的故事書是第二層的幾倍?)600÷200
(2)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
(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
(做紙花比做小旗多用幾張?)11-9
(做紙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張?)11+9
(還剩多少張?)30-11-9
2.以舊引新
學生提出第四個問題并列出算式后,教師指出: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要求還剩多少張,可以從總張數30里先減去做紙花用去的11張,再減去做小旗用去的9張,就可以求出還剩多少張。接著教師設疑:“那么這樣的題,還有沒有別的解答方法呢?請同學們思考。”教師同時將例題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
例3 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在學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先試著讓學生畫出圖,再說說算法。教師同時將正確畫法和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1)做紙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張?(11+9=20(張))
(2)還剩多少張?(30-20=10(張))
答:還剩10張。
2.畫一畫,做一做
小小圖書箱有圖書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還剩多少本?
(1)用上題的方法解答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圖上畫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師出示題目和要求后,可請一名學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做一做的題完成后,可請同學們再說說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還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同類型題“副食商店有食鹽32袋,上午賣出11袋,下午賣出14袋,還剩多少袋?”
先讓學生根據今天學習的解題方法想一想,說一說。要求還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鹽多少袋和上、下午共賣出多少袋。應該先算上、下午共賣出多少袋,再算還剩多少袋)
4.議一議,說一說
通過以上三個題的研究學習,學生對第二種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經基本掌握,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今天學習的第二種解法的特點,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第一組題:教師打出投影,要求同學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賣了36瓶,下午賣了45瓶,還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賣了多少瓶汽水)
(2)請畫出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的部分。
2.第二組題:用第二種方法解答下面問題
(1)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
(2)服裝店運來200米花布,做兒童服用了54米,做嬰兒裝用了46米,還剩多少米?
3.第三組題:選擇正確算式,并在( )里打“√”
(1)學校里原有80盒粉筆,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還剩多少盒?
(2)商店有紅書包40個,藍書包5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第一種解答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已經學會第一種解答方法,因此新課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題。學生做出第一種解答方法后,教師設問:“那么這樣的題,還有沒有別的解答方法呢?請同學們思考。”這樣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討,學生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教學活動,逐步理解第二種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組鞏固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強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種解答方法。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篇13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兩種解題方法的比較,學生對兩種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更加清楚,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三)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兩種解題方法,選擇最佳解題方案。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選擇最佳方案。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幻燈片和幻燈。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做一做,說一說
“一個縫紉組運來98米布,做兒童服用了48米,做嬰兒裝用了45米,還剩多少米?”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動筆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師課堂巡視,然后請兩名學生板演(每人一種方法)。
學生甲 98-48=50(米) 學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學生解答后,教師可請學生先分析數量關系,再說說解題思路和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設疑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剛才這道題同學們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一般只要求同學用一種方法解答,那么這里就有一個方法的選擇問題,就是選擇比較簡便的解答方法,怎樣選擇呢?下面請同學們研究兩道題,請你分別選擇一種簡便方法進行解答。
1.光明小學藝術小組做了96個風車,送給第一幼兒園16個,第二幼兒園38個,還剩多少個?
2.媽媽給小紅買了一雙鞋25元,又買了一雙襪子5元,給售貨員50元,請你算一算應該找回多少元錢?
經過認真思考審題后,大部分學生第一道題選擇第一種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個) 80-38=42(個)
答:還剩42元。
第二道題選擇第二種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應該找回20元。
學生解答后,教師又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以加深對兩種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識別能力,教師可再出一組題讓學生獨立選擇方法做。
3.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
4.河里有40只鴨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這時河里有多少只鴨子?
教師要求同學全體動筆,列式計算解答。教師課堂巡視,尤其要照顧一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請中、下等水平學生說一說解答過程。
(三)鞏固發展
1.食堂有38筐蘿卜。午飯吃了9筐,晚飯吃的蘿卜的筐數跟午飯同樣多,還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請同學們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分別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如:學生可能做出如下幾種解法。
學生完成后,教師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對于用簡便方法解答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2.鉛筆每支4角錢,小剛買了3支,給售貨員5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請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在課堂練習本上。
(同學們可能做出以下幾種方法)
學生完成后,進行訂正,并請同學們敘述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同時在比較中指出解法二為最簡便解法。
(四)比較溝通聯系
通過上述幾道題的研究可讓學生討論一下兩種解答方法的區別與聯系(第一種解答方法是從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即兩次求剩余;先減去第一個數,再減去第二個數。第二種解答方法是減去兩個數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兩種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回事,即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就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其結果不變。這一知識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減法性質),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題能力。
(五)試著做一做
1.一支鉛筆4角錢,一塊橡皮2角錢,小華買了2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錢?
2.鉛筆每支4角錢,小紅有1元錢,要買3支,還差多少錢?
3.看圖解答下題
(想一想,怎樣解答比較簡便。)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綜合練習課,重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課堂設計從整體設計上注意: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在親自思考解答中比較兩種方法區別與聯系進而加深和理解兩種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題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課堂設計用了四個教學環節完成上述任務,即,“做一做、說一說”,“設疑激發興趣”、“鞏固發展”、“比較溝通聯系”,從而使學生在逐步理解、比較中強化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