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精選2篇)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篇1
第三課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個蔬菜基地,第一季度收蔬菜30萬千克,第二季度收蔬菜39萬千克。
1、根據算式提問題。
30÷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算式畫出線段圖,教師適時進行指導。
讓學生明確:要畫兩根線段;表示單位“1”的線段一般都畫在上面,比較的線段畫在下面;問題用?或%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3、出示新的問題:第二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百分之幾?
二、呈現問題,探究新知
1、理解問題,思考:把誰當作單位“1”,誰與單位“1”在比較。
2、把問題在原先的線段圖上表示出來,并說一說誰是誰的百分之幾。
3、總結:求第二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百分之幾,就是求第二季度蔬菜產量比第一季度增產的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幾,簡單地可以概括為“增產的產量是第一季度的百分之幾”,先求出增產的產量,再除以第一季度的產量。
4、列式:(39-30)÷30=9÷30=0.3=30%
5、對比問題、算式、線段圖,指出各部分之間的對應關系。
6、如果把問題換成“第一季度的蔬菜產量比第二季度少百分之幾”,又應該如何解答?
畫線段圖,把問題補充完整,再列式解答。
7、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說說算理。
8、試一試:
向陽商場一月份營業額是200萬元,二月份營業額是250萬元。二月份營業額比一月份增長了百分之幾?一月份營業額比二月份少百分之幾?
要求:把問題改變成:( )是( )的百分之幾?并畫出線段圖,再列式解答。
三、鞏固新知,遷移應用
1、基本訓練
練一練1,
補充幾道線段圖的練習,加強學生對線段圖的理解。
2、遷移訓練
(1)一塊銅鋅合金重20千克,其中含銅16.4千克。這塊合金的含銅量是百分之幾?含鋅量是百分之幾?
(2)一個工程隊原來每天修路2.4千米,現在每天修路3千米。增加了百分之幾?
(3)一個鉛筆盒原來賣20元,現在降低了5元。降低了百分之幾?
四、總結全課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畫線段圖的前后知識的比較,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具體含義,弄清數量關系。
教學關鍵:會找標準量,弄清是誰和單位“1”的比。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促進遷移。
1、說出下面各題中是哪兩個量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1)女生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2)故事書的本數相當于科技書本數的百分之幾?
(3)今年產量是去年產量的百分之幾?
(4)蘋果的棵數是梨的百分之幾?
2、說出下面兩個數的相差量。
(1)六(1)班有44人,六(2)班有49人。
六(1)班比六(2)班少( )人,六(2)班比六(1)班多( )人,兩個班相差( )人。
(2)甲數是100,乙數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數是( )。
(3)實際比計劃多生產了200噸。
實際和計劃的相差量是( )噸。
【設計意圖:通過舊知的回顧,讓學生找準單位“1”,弄清“比較量”和“標準量”,并會求出兩個量之間的相差數,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促進方法的遷移。】
二、呈現問題,探究新知。
(一)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
小芳的體重是12千克,小明的體重是14千克, ?
1、提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兩條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和百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
學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匯總:
(1)小芳的體重是小明的百分之幾?
(2)小明的體重是小芳的百分之幾?
(3)小明的體重比小芳多百分之幾?
(4)小芳的體重比小明少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周衛老師說:“小學生的數學就是生活”,為了讓例題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在鉆研教材之后對例題進行了改編,同時也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由直接呈現轉換為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數學思維,因為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2、分類比較
師:如果讓你給這4個問題進行分類,你想怎么分,你的分類依據是什么?
生1:我把4個問題分成了兩組,(1)(4)為一組,(2)(3)為一組,我是根據單位“1”進行分類的,(1)(4)以小明的體重為標準量,而(2)(3)以小芳的體重為標準量。
生2:我也分成了兩組,但是我是把(1)和(2)分成一組,因為它們都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3)和(4)作為一組,因為它們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比較,讓學生對比較量和標準量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深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3、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
(1)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師:你們的發言都很精彩,條理清晰。你們讓我們明白了分類的依據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如果我們按第二個同學的方法來分,要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生:除法。
師:你能結合線段圖來算一算嗎?(生:能)。
師:如果我們要用線段圖來表示第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應該先畫誰?(生:先畫小明)為什么?(因為小明的體重是單位“1”),然后再畫比較量,也就是(小芳)
師:如果要表示第二個問題呢?
……
師:看來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不錯,接下來就請你任選這兩道題中的一道進行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集體訂正,讓學生思考:把誰看作單位“1”,誰與單位“1”在比較。
(2)、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解決這類問題是穩操勝券,但如果讓你繼續往下解決第(3)個問題,你還有這么大的把握嗎?
師:你覺得解決第(3)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生:要弄清楚拿誰去比單位“1”。
師:你的發言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謝謝!(修改:在學生找準單位“1”之后讓學生描述“多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從而更清楚地知道:要求“多百分之幾”是拿相差量去比標準量。)
師:那你覺得該拿誰去跟單位“1”相比呢?
生:小芳和小明相差的體重。
師:你的觀察真仔細!你的見解和老師的想法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
(14-12)÷12
=2÷12
≈0.167
=16.7%
(3)深入分析,把握此類問題的結構特征及其數量關系。
師: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
為什么是除以“12”,而不是“14”?
生1:“2”表示小明和小芳相差的體重。
生2:因為這個問題是用相差的體重去比小芳的體重,而不是比小明的體重,所以不能除以“14”。
師:你的解題思路很清晰。
師:那同學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14÷12-1
≈1.167-1
=0.167
=16.7%
提問:(1)你先求的是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減去1?
【設計意圖:通過畫線段圖的前后知識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答這類問題的能力。】
4、學生獨立解答問題(4)。
5、比較異同
(3)小明的體重比小芳多百分之幾?
(14– 12)÷12≈0.167= 16.7%
答:小明的體重比小芳多16.7%。
(4)小芳的體重比小明少百分之幾?
(14 – 12)÷14 ≈0.143 = 14.3%
答:小芳的體重比小明少14.3%。
相同點:已知條件相同;相差量一樣;解題方法相同。
不同點:單位“1”不同,問題也不同。
6、總結解題方法。
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1、找準單位“1”;
2、弄清楚是哪兩個量相比;
3、用相差量除以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和總結,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由表象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策略,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工程,提高了學生分析、交流、概括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1.小飛家原來每月用水約10噸,更換了節水龍頭后每月用水約9噸,每月用水比原來節約了百分之幾?
方法一:
(10 -9) ÷10
=1 ÷10
=0.1=10%
方法二:
9÷10
=0.9=90%
100% - 90%=10%
答:每月用水比原來節約了10%。
2、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客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比貨車多10千米,那么,貨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比客車少10千米。
(2)客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比貨車多10%,那么,貨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比客車少10%。
3、看線段圖選擇正確的算式。(修改:直接讓學生根據線段圖選擇算式,因為有對比,所以很多同學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能完成了,沒能深入地思考到底是誰與誰的比,以誰為標準。所以再次指教的話,我將在學生選擇算式之前讓學生思考:到底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較,以誰標準,以此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扎實地把握數量之間的關系。)
四、深化練習,拓展提高。
1、六(1)班有男同學25名,比女同學多5人,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百分之幾?
2、鵝的只數是鴨的1.5倍,鴨的只數比鵝少百分之幾?鵝只數比鴨多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設計,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同時運用分層評價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全課總結
師:(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2)在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找準單位“1”;
2、求出相差量;
3、用相差量除以單位“1”的量,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全課總結,讓學生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發表自己的看法,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體驗收獲的快樂。】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基礎上教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發展。通過教學解決這類問題,既能使學生深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背景,我在上課之前對我們班的49位同學進行了課前調查,調查的題目是“某工廠原計劃生產5000個零件,實際超額生產了1000個,超額了百分之幾?”(經過課后反思,發現自己課前調研的題目難度比新知的教低,所以有些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如果再次調研的話,我將把題目作如下修改:某工廠原計劃生產5000個零件,實際生產了6000個,實際比計劃超產了百分之幾?)調查結果如下:會列式解答的有40人,能寫出數量關系式的有14人,其中兩項都會的有12人。通過分析,我認為學生對于解決這樣的問題應該沒有多大的困難,但是要找準“誰和誰的比”和列出數量關系式還存在較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