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26 一定要爭氣
26 一定要爭氣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童第周為自己,為中國人爭氣的事跡,病從中受到啟發。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閱讀課文,能提出問題并通過論文交流解決。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況下,怎樣“爭氣”的。
2. 體會課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爭氣”的含義。
教學準備:
投影句子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一、導入 新課
1. 談話:前天,我們學習了《做風車的故事》,認識了一位科學家牛頓,知道了他是怎么樣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的。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科學家—童第周。看看他又是怎么發憤學習的。
2. 簡介童第周:浙江鄞縣人,實驗胚胎學家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曾任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他對生物學領域做出了許多貢獻。
3. 質疑: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關于課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了解課文大意。
1. 自由讀課文,想每段話講什么。
2. 分組讀課文,正音,然后指名說說每段話講什么。
3. 再讀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可以把課文分為幾部分。
4. 默讀課文,思考:“一定要爭氣”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三、學習生字
1. 字音:
“礎、差、試、授、震”這幾字都是翹舌音。
“差”本課中的讀音是“cha”,“廁”正確讀音“ce”,不要讀成“ci”。
2.字形。“試”不要多加一撇。
3.詞語。
基礎:事物的根本或起點。
偏僻:距離中心地區遠的。
發憤:自己感到不滿足,努力地做。
資助:在經濟上給予幫助。
熟練:做某種工作時間久了,精通而有經驗。
耐心:不急噪,不厭煩。
嘗試:試一試。
刻苦鉆研:不怕難,肯吃苦。
研究:仔細、深入地探究。
震動: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童第周,勤奮學習,敢于實踐的精神,討論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學習第一段
1. 自由讀。
2. 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這兩段話主要講什么?
2.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不少問題,下面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1)童第周為什么要爭氣?(2)童第周是怎樣爭氣的?(3)童第周爭氣的結果是什么?
3. 指名匯報。(板書)
4.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劃出那些你覺得能讓你感受到童第周發憤學習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把它多讀幾遍,把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5. 誰想知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的?(提示:注意先把句子讀出來,然后說:“從這句話,我體會到了……”。)
6. 過渡:童第周是這樣地努力發憤學習,他的努力有什么結果?(板書)
7. 總結學法。
三、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1. 布置自學任務。
2. 檢查自學情況。
3. 課文種有一處講到“一定要爭氣” 的是在哪里提到?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四、總結
1. 過渡:童第周讀中學時,學習成績差于是他發憤學習終于把成績趕上來,在他留學時,被外國人瞧不起,于是他刻苦鉆研,終于把實驗做成功,還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他靠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用直線畫出寫他想法的句子,多讀幾遍,看你能從中讀懂什么?
2. 指名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