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反思
3.第二句寫的是雪中的活動,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還有那些活動?告訴老師,你在雪中去做這些游戲的時候,心情怎樣?用一個詞來表示——快樂!
4.將這段話美美地讀讀。
[將這段文字從文章中提出來,進行教學。是考慮到這段文字很美,也是觸發學生產生去“看雪” 的直接動因。在教學指導中,將寫雪景的句子與寫活動的句子分開教學,側重點放在第一句。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視頻中直觀感受的雪景,再通過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作了三個層次的處理。第一個層次是看到什么,去體驗“雪花、雪毯、銀裝、潔白”的美;第二個層次是體驗雪中的動態美。那“飄著、鋪著、披著”像唱歌一樣。第三個層次是體驗文中的句子與課前積累的詞語以應的美,如“雪花飄飄、白雪皚皚、玉樹瓊枝、潔白無暇”。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悟到的達到了預見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動,則不著重點,只是讓學生體驗一下心情,悟著“雪中情”。如此“情”“景”相融,課堂上是書聲瑯瑯。]
二、“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1.因為很難看到雪,所以孩子們有許多的問題要問,請在課文中找出孩子們問的問題。
2.自由地讀讀這四句,看看誰能讀出孩子們當時發問的心情?
3.讀第一問:“您看見過真的雪嗎?”如果讀得好,老師就微笑著點點頭。
——孩子們知道不知道老師看見過雪?那孩子問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試探語氣)誰來讀一讀。
——(教師微笑著點點頭。)詢問:這里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是什么意思?(肯定讀得好,贊許的意思)那課文中“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又是什么意思?(是對孩子們問話的回答,表示看過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嗎?(是的。我看見過真的雪。)
——再讀這句,讀出試探的語氣。
4.讀第二句:“你是在哪兒見過的?”
——驚奇的表情說明什么?這里除了驚喜,不家羨慕。誰來讀一讀。
5.老師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接著問的問題是什么?“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問這句話的什么,同學們在想的是什么?讀出這樣的語氣。
——出示地圖:北京與中國臺灣。相聚不是很遠,如果直航,很方便,個把小時就到。可是,近在咫尺,中國臺灣只能看到“櫥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卻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中國臺灣小朋友,你的里會怎樣想?
6.所以,孩子們這樣問“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去中國臺灣看看真的雪呢?”
——指導讀。問: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指導讀。問: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
7.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大家都盼望著去北京看真的雪。你從課文中哪個詞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爭著問”,一起讀句子。
——積詞:爭著問,又叫“爭先恐后”,拿著積詞卡,跟著老師書寫。
——再讀這個句子。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 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贊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這節課教寫“爭先恐后”,是堅持每節課都有指導寫字的過程,指導書寫的時候,這四個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點上相似,指導起來學生收獲的快。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