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教學反思
3、課外實踐活動的延伸。祖國媽媽的生日,你為祖國媽媽準備一份什么禮物呢?可以是畫一幅《歡慶》的插圖,可以做一張祝福的卡片,也可以學著課文寫一首簡單的小詩……這種個性化的作業(yè),不僅發(fā)揮了每個孩子的特長,挖掘了學生的潛能,而且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nèi)化。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點滴不足之處。當孩子對問題很感興趣,有說不完的話時,教師該如何既能讓孩子盡情的說,又能很自然的將教學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歡慶》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nóng)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我在這篇詩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把識字教學和激發(fā)愛國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我設計了開火車認讀、去拼音識字、比較識字、字詞拓展等環(huán)節(jié),并且在識字過程中充分關注后進生,提供機會讓后進生讀生字、組詞。感覺前半節(jié)課識字過程較流暢,學生傾聽很認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識字檢測的效果也比較好。后15分鐘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然后由學生自己挑選情境進行隨機教學(田野、楓林、藍天、大海)。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發(fā)揮了孩子的自主性,還學會自己理解課文。但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雖然理解了每一句話的含義,但是從朗讀中可以看出學生并沒有深入的體會。所以在讀的過程中用不上感情。
另外,在具體分析詩句理解詩句時理解不夠透徹、深入,特別是沒有把“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快的樂曲”展開理解。原本設計“讓孩子想像藍天上的鴿子可能在說些什么?大海像個音樂家在演奏什么歌曲?”等問題,并且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你就是飛翔在藍天上的鴿子,你可能在對同伴,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來深化對詩歌的理解的,但由于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倉促之余就只是略微帶過。接著通過“還有誰也在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這一問題”引出詩的下一部分,這一部分的學習也不失學生的積極性,只是自己水平有限,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欠缺許多,從而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奮點,結果導致對課文理解也沒有了高潮。這一點是最遺憾的。
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從本節(jié)課來看,應該有較大進步,特別是前半節(jié)課的表現(xiàn)較好。坐姿端正了,舉手回答問題積極了。同時我也覺得我從只注意自身的教學進步轉(zhuǎn)變到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