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2.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畫出表示事物聯系的線段)。(板書:造養料、不能造養料)
六、作業:自學“葫、每、言”
§43 第三課時
一、讀課文思考: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礎上寫下來。
2.指名讀所寫的,評議、修改。
二、學習生字
1.讀生字詞卡片。
2.檢查所寫自學的三個生字,訂正時從寫得對不對,寫得好不好兩方面看。
3.重點指導字教學:
線上,第一丿在豎中線上起筆。書空,學生寫字。
(2)教“謝”,同上。
4.課堂自學“蘆、治、慢、變”
(1)學生自讀、說記字方法,按田字格寫字。
(2)匯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5.利用生字,進行語言訓練。
三、完成課后二、三題,做完讀一讀,自改。
四、總結:
學完這課,我們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聯系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才能把事情做好。
附: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長蚜蟲(不治)────→落了
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課后小結:
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采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你如果也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44第四課時(說話寫話訓練)
一、指導學生分析理解說話寫話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話,邊讀邊理解:第一、二句話指明了這次說話寫話的范圍和主要內容。范圍:《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內容:找出課文中哪個地方能說明種葫蘆的人有錯誤。第三句要求先說一說,然后用筆寫在紙上。
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二、三段的內容和講讀課中的理解,說一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1.復習課文二、三段,明確要點。
(1)他不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2)葫蘆葉子已經長蟲了,鄰居勸他治蟲,他不聽,因為他要的是葫蘆,不是葉子。
2.指導學生抓住要點,先一句句說,然后連成一段連貫完整的話。
(1)通過提問,揭示要點,指名回答。
(2)歸納要點,連起來說一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注意說的語氣。(同桌說,分組說,指名說)
(3)教師及時點撥,糾正學生的發音和語病。
三、指導學生把說過的話寫下來。
1.提出書寫要求:格式正確,語句連貫,字跡工整。
2.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所寫的內容,師生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