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設計
音樂的運用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課文一至六自然段寫了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的經過,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進行感情朗讀,使學生充分理解友誼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郁的部分,歡快音樂戛然而止,代之以悠傷的樂曲,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師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有豐富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了友誼的重要,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做到了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
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老師特別注意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老師讓學生找到了描寫小熊快樂的句子,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樂壞了"這個詞,老師立刻抓緊這一個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先用換詞的方式體會"樂壞了"的意思,老師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興點注意表情"等,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老師在指導朗讀第十自然段時,讓學生當小老師教老師讀,給老師提出朗讀的意見和要求,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很大的興趣.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老師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她不但體現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節,老師就注意了糾正學生讀音,"箏"字單獨出現出讀一聲,而與"風"組成"風箏"時讀輕聲.這個知識老師沒有單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請學生讀課題,學生自己就讀正確了,教師借機提出如果這個"箏"字單獨出現讀幾聲 這樣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老師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借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里,老師小結時指出漢字獨有的魅力,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 進行語文的熏陶.
學習完課文,老師仍然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語文訓練,她出示"小熊看到了許多紙船向他漂來,他……"這句不完整的話,讓學生補充完整,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現,還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
總之,該老師執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