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完《窗前的氣球》一課后,感覺比較塌實。本課教學中我抓住了科利亞沒意思、孤獨、傷心最后高興地笑了這一情感變化為線索,著重讓學生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變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這節(jié)課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去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一、以讀為主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同桌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學生體會到位,讀得很好。在課堂上我注意把學生朗讀和教師范讀相結合,讓學生通過一次次得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二、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
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于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里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后,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并茂了。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接觸的事情比較少。于是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也覺得真沒意思,這樣的體驗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于是在說自己的體驗時,有話可說,也能真切的體會到科利亞的心情,和科利亞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于是,在有感情朗讀這段話時,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朗讀任務。另外,在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的時候,學生也不會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感悟,他們會從具體的重要詞句來進行品味、揣摩,體會人物的心理。這比教師進行純技術的朗讀指導效果要好。
片段二:
師:科利亞望著窗外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科利亞為什么笑了?
生:科利亞被這張可愛的小臉逗樂了。
生:科利亞想到米沙和同學們?yōu)樗鲞@張可愛的“小臉”時的動人場面,高興地笑了。
生:這張小臉代表同學們的問候,科利亞激動地笑了。
師;如果你是科利亞的同學,你想對他說些什么,還有什么好辦法把心中的祝福送給他?
生:我會說:科利亞,你的病快點兒好吧,和我們一起玩耍。我還可以送鮮花給他,表達心中的祝福。
生:我會說:科利亞,快點兒好吧,重新回到學校上課。我想寫信給他,盼望他快點兒回到同學們中間來。
生:我會說:科利亞,快點兒回到學校,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我會打電話問候他的。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奉獻,更別說體貼照顧別人了。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助人為樂教育的好教材,課堂上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可以作為他們相約偷玩信號。可就是這么一個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伙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愿……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執(zhí)教了本文之后,有以下兩點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