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說課稿
【說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古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這首詩畫面明麗,情感歡悅,語言形象,音韻暢達。依據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朗讀呤誦,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以達到培養讀悟能力,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根據上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展開想象,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培養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細細體味詩人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說教法】
為了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重點,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讀釋義——繪畫會意——品味誦讀”這四大主要步驟進行教學。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新《課標》這指出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說明學習方法遠遠比學得的知識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讀書,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參與,充分地合作。主要學習步驟為:自讀、交流、質疑、繪畫、品讀。
【說程序】
操作程序分如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誘發創新激情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取決于興趣。教學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詩意圖(出示圖)由此而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哪一首詩?”由畫中的荷花和蜻蜓,學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詩《小池》,讓學生背誦后,我接著說:“這幅畫是我們班同學學習古詩《小池》后為它配的一幅圖,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詩《宿新市徐公店》學完后,讓你們也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圖畫。”這樣導入很自然地把學習帶籬新知識的學習環節,學生都覺得挺新鮮,躍躍欲試,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讀畫結合,訓練創新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分2個步驟進行教學。
1、自讀釋義
“釋義”包含“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這些內容。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在課堂的教學中實現主體自主學習,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學要求:①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②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③標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讓學生借助手中的工具書或課后注釋或插圖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了解古詩的作者,詩句的意思。其次讓學生把自學的成果在小組交流、討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筆記下來;接著全班同學交流,匯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糾錯等,最后學生質疑進行合作學習。
課堂上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立體交流,使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傳播信息。幫助學生自學、自悟、理解古詩。
2、體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