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溝》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總之,我的設計初衷是想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去感悟課文去體會葡萄溝的“好”,但是在引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比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提到讓學生美美地把課文讀一遍,但怎樣才算美讀,美在哪里,沒有做到清晰的指導。當然,《葡萄溝》一課肯定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真誠地希望大家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謝謝!
【總評】
西鄉街道鐘屋小學的楊月華老師執教的語文第四冊《葡萄溝》第二課時,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一、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以讀為本,學生讀出了情感,讀出了情趣。這樣有效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出文章的思想內容:葡萄美──葡萄溝美──葡萄溝的人更美!二、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抓住了重點詞、句的閱讀感悟,來幫助理解所在文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三、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逐步學會讀書的教學思想在這節課上有充分的表現。楊老師在引導學生主動讀書、學習時,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由展示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去想、去說,這為學生的獨立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教學凸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在語文教育中凸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是至關重要的。這節課楊老師無論是在對學生學習的諄諄引導上,還是在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上,都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整堂課流程自然、簡練,教路,文路,學路就自然結為一體了。最后,希望楊老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加大改革與實踐的力度,放開手腳,在不斷地實踐與反思的過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