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了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著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周總理的到來。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了字里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基于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歡樂。
3、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設計理念和思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很學習方法,基于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把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設計為自主探究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對閱讀教學的處理,大綱要求,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所以對教學目標中的兩個難點的突破我是通過設計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分組讀、領讀、對讀、挑戰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因為學生對潑水節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課前我要求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為了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潑水節的情趣和歡樂,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
根據以上的教學思路,我把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播放一段潑水節的影片,問學生你知道這是個什么節日嗎?學生很自然地會說是潑水節。老師進一步引導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并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潑水節是難忘的呢?引出第二個環節
(二)范讀課文。(課件)師問: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接著說:如果自己讀一遍課文你一定知道的會更多。
(三)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后請教同學或老師。2、標記自然段。
(四)認識生字:老師先過渡:看到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一群生字寶寶羨慕極了,急著要跟大家交朋友呢。ɡ蠋熡酶挥型さ恼Z言,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1、采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法。2、不會的提出來,同學幫他想辦法記住。3、識字游戲:制作字卡,鳳凰花的形狀,認識了就獎勵他。(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
過渡語:認識了生字寶寶,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了。ㄖ该侄巫x,師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