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1、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師借此機會闡明兩點:一,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從文中“傳說”一詞可以看出;二,戴嵩是唐朝有名的畫家,擅長畫牛,畫得栩栩如生,原因在于能認真觀察,細心揣摩。
2、盡管戴嵩把《斗牛圖》畫錯了,但文中兩個主要人物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學生分析人物的品質。在分析時師引導學生對頭腦中具有相似品質的人進行回憶,再次整體感知。如:打碎花瓶的列寧、動手做做看的伊琳娜等。)
四、劇情表演,升華情感體驗。
1、師生共同確定劇情需要的角色。
(在確定角色時,可以把圍觀的人根據課堂上的拓展多確定幾個。)
2、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背誦或改編臺詞。
3、師生同臺演出。
(師可選擇一個沒有臺詞的演員:戴嵩的朋友,進行臺詞編寫,作為第一個人物出場,引導學生進行表演。)
4、師生評價首場演出,然后分小組表演。
五、知識拓展,豐富語文積累。
1、學習這篇課文,你獲取了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發表)
2、學生互相交流課外搜集的其它畫家及畫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