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文中畫家的虛心美德令人感動,牧童的實事求是、不盲從、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值得學習。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人物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好文章,宜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感受人物的品質。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全面提高。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4、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優美詞語及主動學習。
5、培養學生課外搜集資料的興趣和習慣,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教學重點】
1、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小牧童為什么敢向大畫家挑戰?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畫紙、毛筆、墨汁。
2、學生搜集了解戴嵩的生平資料和我國畫動物的著名畫家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積累優美詞語及主動學習。
一、欣賞作品,引入新課
1、欣賞齊白石、李苦禪、徐悲鴻的優秀作品。
2、出示課文中的《斗牛圖》,設疑:你知道這幅圖是誰畫的嗎?你了解戴嵩的哪些情況?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通過欣賞名畫拓展知識,調動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自由讀生字,開火車認讀。
(教師相機正音,并引導組詞、運用、辨析詞義)
3、去掉拼音讀詞語。
4、識字游戲:《打地鼠》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快速識記生字,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細讀品味,理解課文
1、品語言,感受著名 :
⑴ 自由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畫家和牧童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⑵ 誰能用書上的一句話介紹戴嵩?齊讀這句話。
⑶ 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出戴嵩的著名呢?
① 教師相機出示并引導朗讀感悟: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② 用“一……就……”練習說話。
⑷ 戴嵩是怎樣畫《斗牛圖》的?你能把書上的句子找出來嗎?
出示句子: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① 引導學生朗讀體會。
② 教師現場繪畫,讓學生體會“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的意思。
2、讀“夸贊”,品情感 :
⑴ 圍觀的人是怎樣夸贊他的?
研讀句子,課件出示:
“畫得太像了, 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