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兒子》公開教學實錄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本課教學中,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字,會寫11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上課”
“起立,老師您好!”
“同學們好,請坐!”
(用眼神快速跟每一位學生交流)
“今天看到大家這么精神飽滿的來上課,老師心里真高興,高興的都忍不住要先送一份禮物給你們了,想要嗎?”
“想要!”
“好,想要的同學就請睜大你智慧的眼睛,來迎接它吧!”
(一)聯系歌曲,導入課文。
播放視頻動畫歌曲閻維文演唱的《母親》。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學生及聽課老師聚精會神的欣賞,陶醉在母愛的氛圍中)
“歌曲放完了,這首歌就是老師送給大家的禮物,你們收到了嗎?”
“收到了。”
“那么誰能告訴老師,你在收到的禮物中看到了什么?(用兩個字概括)”
“我看到了‘母親’。”
“沒錯,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歌頌母親的歌。下面老師再提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大家可要聽好了:有誰知道什么是上天賜予‘母親’最好的禮物呢?”
“我們。”
“我們是誰?”
“兒子和女兒。”
“是呀,你們真聰明!對于母親而言上天賜予最好的禮物便是她的兒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兒子的課文。題目是------?”
“《三個兒子》。” (揭題板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繼續上一節課的內容,在生字已經掌握的基礎上理解課文。
1、師范讀生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出現?
2、答:這個故事發生在井邊(在課文第一自然段有交代)。
出現的人物分別是:三個媽媽、一位老爺爺和三個兒子。
3、質疑:明明有三個兒子,課文的結尾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學生臉上一時間充滿疑惑)
“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三)學習課文第2、3、6自然段
1、動筆劃出三位媽媽說的話,劃好后讀一讀。
2、分別出示三句話,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媽媽說的話,想想該怎樣讀?
“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從三個媽媽的話中知道了三個兒子的特點,強調特點不等同于優點。)
板書:
一個 聰明有力氣 又一個 嗓子好 另一個 沒什么特別
3、朗讀指導:啟發運用媽媽平日夸你的語氣來讀前兩位媽媽的話,用較平淡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