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兒子》公開教學實錄
4、分角色朗讀課文1—6自然段。
“三位媽媽打開水,拎著水桶要回家了------。今天呢,老師也拎來了一桶水。”
(孩子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四)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1、實物展示:將一桶水提上講臺,請學生上講臺體驗。
2、表演朗讀:用自己的語氣和親身感覺表現出水的沉重。
請兩到三位學生上臺,分三個層次體驗①一桶水很重,②模仿文中描寫的動作細節,例如:“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③走較長的距離體會打一桶水的辛苦。(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3、以情動情:只有充分體會到打水這件事情的不易,才能從心底打動學生,自覺的引發對母親的心疼。
“你愿意一直提著這桶水走下去嗎?”
“(喘著氣)不愿意!”
“那如果是你媽媽提著這桶水,你愿意眼睜睜看著她走下去嗎?”
“也不愿意。”
“你會怎么做?”
(課堂掀起討論、發言的高潮)
4、質疑:三位媽媽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起去讀一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讀完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設計目的: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板書:
一個孩子 翻跟頭 又一個孩子 唱著歌 另一個孩子接水桶
2、重點讀“第三個孩子”的行動。
用“△”畫出表現他動作的詞語:“跑、接、提”
“母親在那一刻最需要的是------?”
“兒子能在關鍵時候伸手幫一把,絕非在一旁視而不見,自顧自的唱歌、翻跟頭。”
(三個兒子,其中一個還是很有力氣的,而他卻在干什么?未點明了)
(六)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1、此時此刻,如果你是第三位媽媽,在談論孩子時,你又會怎么說?(讓生回過頭來看媽媽眼中的孩子,感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孝敬父母當然也是。)
2、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板書第三個孩子下面的“沒什么特別”改成“孝敬父母”。
3、閱讀填空:原來,老爺爺只看見的是一個(心疼母親,懂得孝敬)的兒子。
七.拓展內容,課外延伸
引用本班學生家長提供的素材。適時進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樹立身邊的榜樣,使得“為人子方少時孝于親所當執”的道理真正深入學生心里。從小懂得孝道的點滴重要性。
附:
說起孩子的進步真是太多太多了,從不會穿衣洗臉到現在自己洗小腳丫,自從孩子上學后我感覺孩子真的是長大了,但讓我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是孩子懂得關心人了。有一天中午我肚子疼,家中就我們倆人,孩子一會兒問我喝水嗎?一會兒問我好點了嗎?一會又用小手幫我捂著肚子;一會兒再盯著我看一會兒;最后看見我沒什么好轉干脆用自己熱呼呼的后背靠在我的肚子上,還用小手不停的在我的胳膊上拍著,我睡著了。表響了,孩子該上學了,我睜眼一看,兒子竟然還靠在我的肚子上就這樣堅持了一中午。還別說我的肚子真的不疼了,好了。一個不到八歲的孩子而且還是個兒子,能做到這樣,我真是高興、自豪。。。。。。(這是發生在最近幾天的真實事情)
童卓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