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24、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目標:1、會認11個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3、提高學生基本語文素養,培養合作能力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難點:在自讀自悟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是幾號?那再過幾天就是什么日子?六一兒童節
2、看圖說話。
陳老師今天要給同學們看一幅畫,那里的小朋友也在過六一兒童節呢。出示課文的第一幅圖、說話: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有什么人?(生:玩具店,有小朋友、爸爸、媽媽、售貨員阿姨、小男孩)
相機教學生字詞“玩具”“柜臺”“售貨員”。
3、小男孩站在什么地方?齊讀課題,設疑:這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生:一個人、眼睛看著玩具)這是我們從圖畫上了解到的信息,下面讓我們進入課文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讀感悟。
1、這個孩子在玩具柜臺前干什么?
。1)請你默讀第一自然段,劃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有關句子。
。2)感悟句子:柜臺前有個小男孩,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柜臺上跑動的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
a從這句話中你可以看出什么?(小男孩很想要一輛小汽車)從那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很想要呢?(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
b帶著自己的體會讀讀這段話、指名讀(小男孩是多么渴望得到一輛小汽車!他是多么羨慕別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禮物呀。
2、既然他這么喜歡小汽車,為什么不買一輛呢?
。1)自由讀課文2—11段,畫一畫有關句子。
。2)感悟句子:
句子一:
孩子的媽媽嘆了口氣,說:“他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
a理解“富裕”。說說它的反義詞。(貧窮)
b“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這“什么”還指哪些東西?(玩具、零食、衣服)
c小男孩什么也不讓媽媽買,這是為什么?(知道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并不富裕,還得給爸爸買藥,他懂得心疼媽媽)
d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懂事、乖巧)
e多懂事啊,此時媽媽的心理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不能滿足孩子心愿的無奈以及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驕傲等。
f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讀這句話。(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我真為你驕傲!我們還可以從哪句話里看出小男孩很懂事?)
句子二:
“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男孩搶著說。
a搶在誰的前面說?
b為什么要搶著說?(為了不讓媽媽為難)真是難以想象,他小小年紀該怎樣忍受“強烈的愿望”和因心疼媽媽而“堅決不買”這個巨大心理反差帶來的痛苦!
3、售貨員聽了是怎么說的?
自由讀讀12—13兩段。說說當時售貨員阿姨心里是怎么想的?(感動、佩服)小男孩為什么不接受售貨員阿姨的禮物?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樣的品質?
4、小男孩和他媽媽那親切樸實的語言深深的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那位售貨員阿姨。分角色讀2—13段。(小男孩、售貨員、媽媽、旁白)讀完課文,我們會深深的嘆息,更會感到深深的欣慰:為那懂事的孩子,為那無奈而又自豪的媽媽,為那心地善良的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