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寓言教學案例
一 、【案例背景】寓言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寓言故事為體裁的教學內容。寓言是一種諷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學體裁。優秀的寓言故事里有著豐厚的容量,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學生們去推想、領悟言外之意、品評人生滋味。寓言能對學生們的思想情操、道德人格產生難以估量的作用,寓言也是兒童一種獨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因為它說明一個道理或給人一個教訓。寓言《守株待兔》寫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撿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等,結果再也沒有撿到野兔,地也荒了,莊稼全完了。這則寓言諷刺了不主動努力,希望得到意外收獲的人。
二、【案例描述】
師:你們喜歡讀寓言嗎?
生:喜歡。
師:最喜歡讀什么寓言?
生1:我喜歡讀《伊索寓言》
生2:我喜歡讀《拉封丹寓言》
師:喜歡讀寓言,那你發現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呢?
生: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很簡短,而且能告訴人們道理。
師:是啊,每讀完一個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就會懂得一個道理,讀的故事越多,懂得的道理也就越多。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讀一個寓言故事,是什么故事呢?
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用手書空指導寫好“株”字。
(聯系學生的閱讀體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師: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生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3:“株”是什么意思?
(學貴有疑,引導學生在讀文之前提出問題,使讀者有了明確的目的。)
師:要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就要認真讀課文,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學習掌握情況)
指名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師生共同評議。
生1:最后一句話是說那只兔子不知怎的,它一頭撞到樹樁上,死了。我覺得王承昊沒有讀出驚奇的意思。我給大家讀一讀。
師演示兔子竄出來,引導學生體會“竄”的意思,朗讀第一句話,
師:讀完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一個種田人正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
師: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生共同評議)
生1:我覺得最后一句話沒有讀出那個種田人,特別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撿到野兔的意思。
生2:我覺得他還沒讀出那個種田人非常高興。
生3: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非常好,讀出了種田人撿到那只野兔非常容易。
(再次練習讀好第二自然段)
師:想一想,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這段話主要說那個種田人撿到野兔,非常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撿到一只。
師:種田人有沒有再撿到野兔呢?請一名同學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生1:第一句話應該讀出那個人整天坐在樹樁下,應該這樣讀(生讀第一句話)
生2:第二句話是說過了很長時間,讀得時候應該慢一些。
(練習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
生:這段話主要講種田人整天坐在樹樁下等野兔,可再也沒有野兔來過,他的莊稼全完了。
師:把每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學生練習說主要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在讀書的時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充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