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教學實錄(含反思)
生:我從“興致勃勃”中看出他為自己想出拔禾苗的方法感到高興。
師:農夫的辦法可行嗎?會有怎樣的結果?(許多學生手舉得老高,爭著回答。)
生:農夫的辦法是不可行的。植物的根離開了土,吸不到水和養(yǎng)份,植物就會枯死。
生:農夫想要禾苗長得快些,應在施肥,拔草上下工夫。
……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生:做事情前應想清楚才做。
②生: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
③生:植物的生成是有規(guī)律的,不能違背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
……
師:同學們能從一個小小的故事中明白這么多的道理,你們真聰明。
△寓言故事的說理性很強,學生講的道理與故事有關聯(lián),并言之有理就應肯定,不能強求同一個答案。
師:請大家有感情朗讀課文。(師提醒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師帶領學生建構圖式
師:同桌間相互復述故事。(教師巡視后,指名上臺復述)
師:在原來“故事”前板書 “講”字,組成“講故事”。
師:小組交流從故事中你明白的道理。師在原來“道理”前板書 “說”字,組成“說道理”。
師:在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了許多人急于求成而把事辦砸的例子。你能舉個例子嗎?(師邊說邊板書“舉例子”)
生:我媽媽望女成鳳,一到雙休日,既叫我上補習,又讓我上美術班和鋼琴班,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我都煩死了,害怕雙休日的到來。
生:有的人蓋樓,地基還沒打好,就急著蓋樓,結果樓塌了。
生:有的病人,想病快點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藥,反而病更重。
……
△學生學寓言后能將寓意遷移于生活事例中,說明已真正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對學生今后生活中處事有所幫助。
師:以后學習寓言,可按著“講故事、說道理、舉例子”的步驟學習。
△師指著板書構建圖式后,總結寓言圖式,并介紹圖式作用,生讀圖式后,要求學生快速記憶下圖式。
師出示相對應的問題訓練單。
1、我能講出(復述)這個故事嗎?
2、這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我能說出來嗎?
3、我能舉一個相關的例子嗎?
(學習寓言前可先拿出訓練單,將學習訓練單方放于桌前,邊讀寓言邊用訓練單上的問題問自己。)
布置作業(yè):用圖式和問題訓練單預習一則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面對信息不斷膨脹的今天,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單純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時,抓住寓言的特點及要求,初步建立寓言閱讀的圖式,讓學生掌握圖式,為今后獨立學習寓言打下扎實的基礎。
以下是我在教《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時的幾點心得:
一、構建圖式,并引導學生記憶。運用精加工策略,通過復習,激活相關舊知識,既有利于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又可為新知識作好輔墊,老師將舊知識和新知識結合構建圖式,使學生更清楚圖式的來源及實用性和廣泛性。例如,教師導入時請學生回憶并講述《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及說出這故事蘊含的道理。在學《揠苗助長》時也緊緊地抓住了“講故事”“說道理”“舉例子”這三點進行教學。最后,完善出了寓言圖式:①講故事②說道理③舉例子。
教師按著復習→新授→構建圖式的脈絡展現(xiàn)了圖式的來源及它的實用范圍。有利于學生學習寓言時實現(xiàn)方法的遷移。
構建圖式后,老師在強調圖式作用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快速記憶圖式。讓圖式在學生腦中生根。因為圖式文字較少、概括性強,好似順口溜,學生易記。但如果缺少這一要求,圖式教學是不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