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 激qing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簡短有趣,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2、觀察談話:出示《揠苗助長》插圖,啟發談話: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嗎?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這兩則寓言,我們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揠苗助長》,相機教學“揠”字的讀音和意思,“長”在這里讀“zhǎng"。
3、讀題思考: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二、認識生字,初讀課文
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看,細致了解故事內容。
3、自讀課文。輕聲朗讀課文,找出并讀準生字、新詞。利用用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桌互相討論。
4、全班交流生字詞語的識記。教師充分鼓勵學生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適時地強調重點字詞。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那個人為什么費了那么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1、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2、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種田人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得?理解“終于,筋疲力盡”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3、引導學生從農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果為什么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四、討論思考
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情嗎?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引發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抽象出寓意。
五、寫字練習
1、出示“我會寫”中的“焦、費、望、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特征,交流觀察的收獲,教師適當強調。如:“焦”的上面,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住”;“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費”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寫“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筆有變化。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重點筆畫的書寫。
3、學生自主練寫,寫后互相評議。寫得不好的多寫幾個。
五、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
巴望 終于 結果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按事物規律辦事)
第二課時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再來學一則寓言,看看這則寓言能令我們明白什么,好嗎?板書:守株待兔,齊讀題目。
2、讀了題目,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老師相機板書:誰?為什么?結果?)
二、認識生字,初讀課文
1、為弄明白這些問題,我們來仔細地讀一讀課文。注意首先,我們要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次。重點指導“竄、撞、鋤”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