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與一般的抒情性課文相比,故事情節性強,而語言文字淺顯直白。這樣文體的課文,可以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在邊講邊說邊議的過程中,與文本對話,了解故事內容,鞏固生字詞,感悟寓意。
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作為主要執教老師,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各教學環節滲透講故事、復述故事能力的培養。數學老師作為協同教師,通過“一教一輔”型、“學習站”型協同教學模式,進行個別化輔導,將小班變成“小小班”。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守、竄、撞、樁、此、鋤;會寫5個生字:守、此、樁、肥、丟。
2. 通過詞語“忽然”、“竄”等體會野兔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通過“白撿”、“從此”、“整天”等詞語體會種田人期盼不勞而獲的愚蠢行為。在品詞讀句中明白寓意。
3. 借助講故事形式,嘗試復述課文,愿意把故事講給同伴或家人聽。
【教學重難點】借助講故事形式,嘗試復述故事,并明白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激發興趣
1.揭示課題,朗讀正音。
2.老師逐字板書課題,教學生字。
3.引導學生說題意。
二、讀好故事,集中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協同老師巡視,幫助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2.分組出示字詞(帶拼音),讀通長句。
①忽然 竄出來(讀通句子:種田人忽然看見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
②撞 樹樁(讀通句子:不知怎么的,它一頭撞在田里的樹樁上,死了。)
③又肥又大 樂滋滋(讀通句子:他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樂滋滋地走回家去。)
④從此 鋤頭(讀通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
3.分組朗讀生字
4.書寫生字:肥、樁、守(協同老師巡視,幫助指導學生書寫,并記錄下書寫特別認真、美觀,書寫姿勢端正的學生。)
三、學講故事,明白寓意
(一)了解、講述故事的起因,隨機鞏固生字詞語“竄、撞、樹樁”。
1.種田人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誰能講一講。 (重點理解:竄 )
2.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事發之“巧”:一只野兔從樹林里飛快地竄出來,剛好有棵樹樁讓她撞上,剛好撞死了,又被種田人看到,你覺得這一切發生得有點兒——(碰巧/奇怪/不可思議)
3.引導學生嘗試復述故事的起因
屏幕提示詞語:忽然 竄 撞 樹樁(協同老師巡視,幫助指導學生復述。)
4.繼續點撥:種田人僅僅是看到野兔竄出來,撞死在樹樁上就馬上有守株待兔的念頭了嗎?
學習句子:他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二)講述守株待兔的過程和結果,隨機鞏固詞語“從此、鋤頭”。
1.劃找課文寫農夫想法的句子,并嘗試復述。
2. 種田人這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呢?
3. “從此”就是從哪一天以后?
4. 理解“整天”:如果把“整天”一詞去掉,句子的意思還一樣嗎?
(三)評價種田人的行為,明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