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落地”說純系無稽之談,應從課本中刪去
現在,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經過思考,發現了萬有 引力定律的故事盡人皆知。各類課堂上,各種媒體里,甚至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也是這樣記錄的,其中九年 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世界歷史》第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還附了插圖——《蘋果落地, 牛頓思考它的原因》。這位“蘋果落地”的傳聞不但讓人信以為真,而且還成了權威之說了。其結果,是在許 多人心中造成誤解:似乎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全靠科學 家的機遇和天賦、靈感。實際上,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詳編》已從根本上 否定了這個傳聞;我國科技史家杜曉莊先生,在1980 年3月17日《光明日報》撰文,以雄辯的事實,證實“蘋 果落地”純屬無稽之談。
那么,“蘋果落地”的傳聞是緣何而來?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牛頓晚年時的朋友斯多克雷 的回憶錄,和法國作家、思想家伏爾泰轉述牛頓的繼侄 女兒的回憶文章。根據文章來推斷,“蘋果落地”的故事發生在1665年或1666年,當時牛頓還是二十三四歲 的年青人,正在家鄉躲避瘟疫。盡管牛頓在年青時已展露才華,但是,說牛頓在此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是言過其實,也是違背歷史的。
我們知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在開普勒 (德意志天文學家)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的基礎上,運 用牛頓三大定律和微積分的數學工具,才最終推導出來的。在邏輯方法上,牛頓從地球吸引重物推廣到地 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行星,進而推廣到整個宇宙的所有天體之間,這是應用演繹與歸納相結合的邏輯推理 的光輝典范。可以說,如果沒有深透理解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沒有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微積分,如果 沒有嫻熟掌握完善的邏輯推理方法,沒有法國天文學家皮卡爾1671年測定、1675年英國皇家學會獲悉的地 球半徑準確值,即使牛頓在蘋果樹下苦思冥想100年,也不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并推證其公式是正確的。
那么,牛頓是怎樣發現、何時公布萬有引力定律的呢?
一、蘋果落地是地球對蘋果的引力所致,這在牛頓之前的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等人早已知道,在牛頓時代已成為人們的常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關鍵不在這里,關鍵在于地球上的重力與天體間的引力統一起來,統一到與物體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向心力上。考查牛頓在1714年親筆寫的《備忘錄》中承認:“惠更斯先生在后來所發表的離心率的理論我相信是在我之前的。”惠更斯通過單擺實驗的研究得出向心加速度公式,是在1673年,據此,牛頓推出行星繞太陽運動,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公式,當在1673年之后。
二、牛頓在1679年同胡克的爭論,暴露了牛頓的錯誤。這充分證明,牛頓在那時還遠未真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當時,胡克寫信要牛頓解答地球自轉與重物下落 軌跡的關系問題。牛頓認為:地球靜止時,重物垂直下 落;地球自轉時,重物沿螺線軌跡下落。顯然,牛頓答案錯誤。胡克抓住牛頓的錯誤,大做文章,盡情嘲弄。 牛頓受此刺激,被迫擱下手頭的其他課題,發奮專攻動力學,才總結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然后,利用這一成 果,正確地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正式公布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在1687年。
三、在牛頓正式公布萬有引力定律之前,法國天文學家布里阿德奧于1645年,意大利物理學家玻列利于 1665年,荷蘭的惠更斯于1673年,英國的哈雷、倫恩于 1679年,胡克于1680年1月6日,都從不同角度指出重 力或天體引力同物體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些成果,都對牛頓有所啟迪。解決這個問題雖重要,卻不等于解決 了全部問題。接著,牛頓遇到了又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當時地球的半徑、月地間與日地間的距離尚未測準, 因而使牛頓的計算結果與實測不符,演繹與歸納推理從地球上的重物推廣到太陽系就不行了,進一步推廣到太 陽系之外的萬物之間就發生了困難。直到1675年英國皇家學會獲悉了皮卡爾的地球半徑準確值之后,牛頓才 于1682年推證自己是正確的。并進一步從太陽系的天體引力推廣到宇宙間的天體引力,然后,又用這條帶有 普遍性的規律來解釋天體間的潮汐磨擦、漲落與歲差, 地球的扁圓球形狀,獲得了極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