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在我心間》說課稿
一、說教材《祖國在我心間》是第三單元《祖國》當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以漸進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了在地圖上該怎樣尋找我們的祖國中國,我國的首都北京,我的家鄉省會福建,以及跟大陸隔海相望的臺灣省,從而進一步了解祖國,認識祖國,并通過讓學生學會看世界地圖,認識我國的幾個鄰近國家。
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只有一個大段,但通過:第一眼尋找金雞形的祖國,第二眼找紅星狀的北京,第三眼查故鄉省會福建,三個有層次的步聚,使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四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地名詞:—是雞形祖國,這是我國的地形;二是紅星北京,這是我國的首都;三是故鄉福建;四是隔海相望中國臺灣。通過以上四個名字的介紹,讓學生在腦中從祖國到中國臺灣有一個大體的認識。
3、圖文結合。
在文字敘述的下面有一張中國地形圖,并把首都北京和臺灣省標示了出來,讓學生在看文字的過程中,可以邊欣賞地圖,同時還可以在地圖上把省會福建省標示出來。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理解“昂首”、“遼闊”和“祖國時時在我心間”的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維護祖國利益的意識。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說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認字17個,寫字7個。
四、說教學流程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學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以教師為主導,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加以輔導,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加深;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加深對祖國的崇敬、熱愛之情。充分發揮圖文結合的優勢,引導學生在讀中求解,在看中求悟。
(一)、激發興趣,體會作用,揭示課題。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帶有情感體驗的認識需要,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愉快的體驗,并樂于進一步接受新知識的意識傾向。因此,課始,我向學生展示地球儀后,指著地球儀,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試著找出我們的祖國?它在哪個位置?看起來像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看“雞”形?這樣,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通過閱讀,便可知曉怎樣在地球儀上尋找我們要尋找的地名,從而了解地球儀的作用,進而了解祖國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祖國的形狀,再出示課題《祖國在我心間》。
(二)、教會方法,引導探究,領悟語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祖國時時在我心間”是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了解的字和詞,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識字。旨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祖國在我心中”,然后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討論有疑難的問題,并動手在圖畫本上畫一畫祖國的地形圖,標出首都和福建兩個名稱。學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想想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并提示學生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進行識字,然后,小組同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記字方法,認為比自己好的可以采納。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互學全班交流動手畫圖”四個層次的教學,在此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提高自學能力,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