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銀河》說課設計
24 問銀河
.《問銀河》教學設計之二(北師大版)
.《問銀河》教學設計之三(北師大版)
同行論語——《問銀河》教學實錄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的最后一篇課文,題目是《問銀河》。這是一首散文詩,描寫了少年兒童在天氣晴朗的夜晚,仰望銀河引發的許多瑰奇想象,提出了一連串富有意趣的問題,反映了孩子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志向。
根據教材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通過聽、說、讀、寫學會本課生字。
3、激發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志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
依據本課課文篇幅較短,課文內容比較通俗易懂,以楊再隋教授在《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出的“語文本體現”和”學生主體觀”為指導,想辦法引導學生“到課文中走一個來回”,同時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充分而有效地讀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努力使自己的課堂過程做到動靜有節,疏密有致,訓練有序。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本課特征,可以通過讓學生學一學、畫一畫、議一議,以自主與合作學習結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說學法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多么重要。本課內容語言流暢,童趣性強,瑯瑯上口,還配有精美的插圖,能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進入詩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讀與說結合的學法,讓學生讀出對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再發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求得說中理解,說中感悟。
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特別強調邊讀邊思考,通過看插圖,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等步驟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朗讀中,要善于抓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課文在語言表達上的共同點:每段都問了兩個問題;每段開頭都是“銀河呀,在你……”,每個問題幾乎都是“有……嗎?”這種表達方式上的相似,是語言富有韻律,便于朗讀和背誦。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上教師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已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積累知識的習慣,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與拓展。
四、說過程
我準備采用三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下面我著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問銀河》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看著看著,那原本掛在天上的銀河似乎就變成了家鄉的小河、變成了奔騰的長江,小朋友不禁向它提出了許多問題。這節課,我們也來問一問銀河,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