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
2、會寫2個生字。
3、了解孟郊、誦讀《游子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感受母親對孩子的那種愛,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難點:能感受母親對孩子的那種愛。
教學用具:生字卡和生詞卡
一、談話導入
在汶川大地震來臨時,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個早已沒有呼吸的女人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趴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身體被壓得變形了。救援人員們發現她身下還有一個3、4個月大的孩子,孩子睡得很香很甜。孩子身上的手機上有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救援人員,卻在這一刻落淚了。這個女人就是孩子的媽媽啊,在災難來臨的那一刻,她把生的希望全部留給了孩子。這就是媽媽,她還有另一個動人的稱呼——母親。板書:母親
小朋友們,每天為你洗衣做飯的人——母親;每天為你整理衣裝的人是——母親;每天為你忙碌操勞的人——母親;天下的母親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對自己孩子的無私的愛,千百年來,什么都在改變,不變的只有這濃濃的母愛。這份重如山的恩,深似海的情匯成了一個詞語——恩情。誰來讀讀課題?(你讀準了恩字的前鼻音)“恩”還能組成哪些詞?(恩重如山、恩愛、感恩、恩師)這些詞語都充滿深厚的情意,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進這篇關于“母親”的課文,現在請聽老師讀一讀這個動人的故事。看誰聽得最認真。
2、課文中寫的是誰的母親?唐代孟郊
3、從小朋友們那專注的表情中就知道你們都被感動了,那就趕快自己去讀讀課文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詞語
縫補針腳銘記
濕潤撫摸沐浴
一根一針針一線線
①指讀第一組,讀著這組詞語中你覺得哪個字音要特別注意,小老師領讀。
針腳:前后兩針之間的距離,看實物
②指讀第二組,齊讀。
仔細看看字形,誰能發現這排詞語的小秘密?(相同偏旁的字組成詞或兩個字的意思相近)
老師來做個動作大家猜猜是哪個詞語?你被誰撫摸過?老師輕輕撫摸著你的頭,媽媽親切撫摸著你的背,是不是特別幸福和溫暖?媽媽的愛就像春天里溫暖的陽光,小朋友們就像那嬌嫩的小草,在陽光的照射下倍感幸福,這種美好的感覺,咱們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讓我們用柔柔的聲音一起讀一讀。
③指讀第三組,齊讀
一根:書上說一根白發,還有一根什么?(針、面條、線、粉絲、火腿腸)你們發現沒有,后面的物品都是長長的。
一根表示只有一個,那么“一針針一線線”是不是也表示一個呢?一針又一針一線又一線,很多很多。
④你們真棒!注意了字的音、形,理解了字詞的意思。這么多的生字詞能很快讀嗎?
4、去拼音讀詞。
三、朗讀課文
1、課文詞語讀正確了,你們發現了沒有,課文中還有三幅插圖?
請你默讀課文,找到與三幅插圖相對應的自然段,好嗎?
(第一幅插圖對照第一自然段;第二幅插圖對照第二自然段;第三幅插圖對照第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一幅圖。)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在古代,有一種民間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做得針腳細密,人就會早早歸來,反之回來得就晚。母親把針腳縫得細密,就是希望讓兒子早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