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三)
八、總結:
小朋友平時我們就要養成勤于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好習慣,這樣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會更多更豐富。
教后小記:
教育,該給孩子呈現怎樣的風景
當越來越多的人對教育發出質疑,進行拷問時,我們的學校教育出路在哪里?當我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教育存在的弊端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么辦?這時,你是否有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其實,我們不必這樣,教育本身就是來自自然,也歸于自然,自然如風。
我們深知,十年育人,百年育樹的道理。教育是人的課題,是個百年的計劃。它是個漫長的歷程,任何人無法改變。假如我們摒棄那教育中存在的浮光掠影,摒棄那教育中還有的急功近利,假如我們讓教育自然而然,不露痕跡,也許我們就能開創教育的新天地。
一、教育,是一堆細節
看過這樣的細節嗎?當時,我已經是老師參加成人高考的復習班。給我們授課的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師。突然,后面工地上傳來了鋸木版的聲音。我們不禁皺起了眉頭。正在激動講解的老師顯然也注意到了這點,停止講課,走到窗前:“師傅,你好。跟你商量個事情。我們這兒正在上課,還有半個小時就結束。能不能等我們半個小時,再開工。”教室外悄然無聲,教室里也寂靜無聲。相信剛才還昏昏欲睡的我們,此刻的頭腦肯定清醒了。相信當你也當了老師走到講臺上,對待你的孩子們也會如這位老師一樣,親切、自然,那么教育就顯現在這一細節中。
聽過這樣的細節嗎?一位老師在電影散場后,帶領他們二年級的孩子們撿拾丟棄在地上的廢物。不去評論那些丟棄廢物的高年級的孩子。單看那位老師和她的孩子們的行為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相信在彎腰撿紙的剎那,已經在我們的頭腦中定格,成為永遠的美麗。這彎腰的剎那不僅教育了那些高年級的孩子們,也教育了我們廣大的教師。教育在無言中,那么教育還需要什么豪言壯語呢,什么諄諄教誨呢?沒有說教式的批評,卻勝過呵斥指責,以情系心,以情聯誼,絲絲毫毫皆現意味深長。
當校長走上司令臺面對全校師生,講著該如何給國旗敬禮,如何給老師敬禮,不斷示范著標準動作,當校長關心地上的一張紙片,一片落葉,我想我們的教育有救了。因為就是這樣的一點點的不起眼的細節,觸動了一個個幼小的心靈。一個個文明的禮儀構筑起了一個個厚實的道德基礎。
假如教育是一座高樓大廈的話,那其間的鋼筋、磚塊、水泥、沙子就是構筑這一大廈的的每一個局部都是教育中的每一個細節。所有的細節都在這個框架中,關系和決定著這整個工程的成敗。在我們的眼里孩子們不是整齊劃一的,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差異,他們存在著千差萬別。這些因素更需要教師注意每個細節,在細節中實施因材施教,讓學生充分發展。
二、教育,是細細聆聽
教育首先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發展、思維發展、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就談不上教育。
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既不能把孩子理想化,妄加一些美妙的特性于他,但也不能不考慮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對周圍現實的情緒反應和精神反應,具有獨特的鮮明性,細膩性和天真性。
曾經聽到這樣的故事,大意是這樣:一位孩子由于經常在課堂上講話妨礙其他學生,因此他成了學校不喜歡的學生。其母沒辦法,就去找教育專家。教育專家詢問情況后,就和他單獨呆了三個小時。在這三個小時中,教育專家沒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做了個傾聽者,滿懷真情認真地傾聽了孩子的每一句話。在傾聽中,專家了解到了孩子的個性、愛好。孩子吐露了心聲,孩子笑了。是專家的滿懷真情贏得了孩子的心。專家是個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