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教學案例
4、培養識字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將想說但不敢說、不會說的7名有一定表達能力的學生分為b組,一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和一名無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別分為c組 d組。b、c、d組依次降低要求(出示)
(b組:1、學會生字4個,能正確書寫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用一句完整的長句說去城北公園時的情形
3、初步了解象形字和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對識字產生一定的興趣
c組:1、學會“鳥”“鳴”兩個字,能跟范寫正確地書寫
2、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
d組:能說“這是一只小鳥。”這句簡單的句子)
五、 實施過程
兒童的語言發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智力落后兒童由于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其語言能力明顯差于正常兒童,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本課教學中將識字與說話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本課我是通過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直觀教具輕松識字
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同學們,我們在漢字的王國里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寶寶,你們還記得他們嗎?”從而導入復習已學過的會意字,并通過照片、圖片等直觀的教具進行“亭”“停”“聞”“鳴”等4個字的教學,通過語訓時呈現生字借助字旁的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意會字義,再通過反復的讀來強化“亭”“停” “鳴”這三個后鼻音和“聞”這一個前鼻音。并通過游戲《隔門猜聲音》調節課堂氣氛,讓他們在快樂的心境中輕松學字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二)在輕松識字中滲透語言訓練
在意會字義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正濃時學寫字
在這一環節,我通過問學生“你們在哪里見過這些生字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字,并教他們在生活中練說話,結合已學音序、部首查字法讓學生自己去深入學習這4個生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識字興趣。
我今天重點講的是第二板塊:在輕松識字中滲透語言訓練
1、情感交流,啟發開口說話
在教學“亭”字時,我先拿出一張學校組織學生去城北公園秋游是拍的照片
問學生:“同學們,還記得這張照片嗎?”學生們對他們的照片很感興趣,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這時我發現倪培培看著照片笑了,并且自言自語,(該生是一名自閉癥兒童,平時不愿與人交流,喜歡獨處,上課比較被動,甚至有時不愿理人屬于b組學生)我走過去問她:“培培,你能告訴老師這張照片是我們在哪里拍的嗎?”課前我的預設是指導她說“這是我們在城北公園游玩時拍的照片。”但她先“啊”了一陣后沒有說話,我又問了一遍,她仍然不說話,我又一邊問一邊拉她的手,并把照片給她看,她看了照片又看了看我說了句“城北公園”,有了好的開始我便不斷鼓勵“你真棒,你能告訴老師這張照片上有什么嗎?”“對了,你說的真好,照片上有亭子”,我便讓全班同學給她掌聲并帶領學生讀好“亭”這個后鼻音,通過引導學生看亭子的結構幫助學生記憶這個字,并讓她再說“這是我們在城北公園拍的一張照片。”又問a組學生“這是一個怎樣的亭子啊?”“是啊,說的真好,一個漂亮的亭子。”并讓c、d組學生跟著說簡單的句子。并反復的問“我們在城北公園拍的照片背景是什么?”來強化“亭”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