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教學案例
2、化整為零,輕松練說
在出示去城北公園秋游時拍的照片后,問學生“誰能說說那天在城北公園的所見所聞所感”,課前我的預設是:a組學生能說的比較好,但問題提出后,他們倆并未舉手回答,我馬上意識到我的問題太抽象了,我便將問題細化為“你在城北公園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城北公園的環境怎么樣?”、“你在城北公園都玩了些什么?”、“這一天,你的感覺怎樣?”,這樣幾個小問題,指導他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說,最后再讓他們將剛剛說的內容連起來說一段話,由于將問題化整為零,他們很輕松的說出了不錯的一段話。
4、發展想象,鞏固知識的積累
在教學“停”字時,我通過演示:人走到亭子邊,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并讓學生想象:“這個人來到亭子邊會做些什么?”“是啊,這個人來到亭子邊停了下來。”并指導學生讀生字,“那么這個人停下來會想些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說的真好,這個人來到亭子邊看到這么美的景色,這個人想念首詩,現在你就是這個詩人,你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詩興大發,想吟一首什么詩呢?”“你的詩真是太美妙了,聽了你這么美妙的詩,我也想停下來欣賞欣賞這優美的景色了。”再讓學生練讀生字,糾正發音。
3、耐心鼓勵,創造發言機會
在教學“鳴”字前我先出示了教具“小鳥”問d組學生:“王栒,你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他是我們班年齡最大但學習能力最差的孩子,入學3年來只學會了 1-5以及認識一些簡單常見的動物,在我提問后,他很興奮,馬上站起來大聲的說:“鳥,小鳥”“真棒,你能跟老師說一只小鳥嗎”,一開始他仍然只說單個的字,在我耐心的鼓勵和指導下,他終于說出了“一只小鳥”,“你真棒,我們一起給他掌聲好嗎?”他很高興,我便順勢指導“現在跟楊老師說:這是一只小鳥”當他能說好這句話時說“你真了不起,老師把這只小鳥送給你。”我又問a、b組學生“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呢?你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它嗎?”通過引導學生看鳥的姿態、羽毛等啟發學生說,并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可愛的、漂亮的、五顏六色的等詞語。緊接著我又問:“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指導c組學生說“這是一只漂亮的小鳥。”并引出“鳴”字的教學,并帶領全班學生讀這個后鼻音的生字,同時讓c、d組學生跟讀這個字,當他們能讀好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問a、b組學生:“這只小鳥在干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并不斷讓學生讀這個生字,在語言訓練中糾正發音。b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但性格比較膽小、古怪,不愿在人多的場合表現自己,在教學“聞”字時,我出示圖片“人在門里聽聲音”讓她用一句話說一說圖片的意思,課前我預設她能馬上說出“一個人在門里側著耳朵聽。” 問題提出后起初她不愿回答,在同學們的鼓勵聲中,她緩緩地站了起來,但卻不說話,總在前后左右的看,我一邊鼓勵她一邊走到她身邊,環住她的肩膀,給她鼓勵,還讓全班學生用掌聲給她鼓勁加油,當她較好的描述了圖片意思后,我帶領學生讀這個前鼻音的生字,并讓學生說說“你在平時的生活中在哪里見過這個字?” 并領學生讀好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