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學建議及教學設計
1.引言: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上有困難的藏族同胞,總會拿出自己的一些錢來接濟他們。所以經常是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用完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而自從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他的生活就變得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
(點評:一節語文課中,類似這樣的引言時常能激發起學生閱讀文本的強烈沖動。因為這樣的句子既是對上面環節的總結,又有對下面內容的啟發。但切忌一避頻繁出現,二避過于煽情。個中詞句的選擇與拿捏還要取決于教師表情達意的習慣。)
2.相機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⑴.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話,感受到什么?從哪些詞語中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⑵.圍繞“夜里”“悄悄地”“請求”“再三懇求”等詞語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和領悟到孔繁森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寧愿苦了自己。為了照顧好三個孩子,他甘愿吃苦受累,奉獻一切。
⑶.誰愿意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孔繁森無私奉獻的精神?指名讀后再自讀體會。
⑷.孔繁森再三懇求要獻血,用自己鮮血換來的營養費供給藏族孤兒上學讀書,所以說孔繁森不愧為一名優秀的援藏干部!
㈣、吟誦第四自然段。
1.引言:1993年,孔繁森一共獻血三次,共得到900元的營養費,他用這些錢來供收養的三個孤兒上學讀書。當藏胞們知道了這件事,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滿懷深情地唱遍了青藏高原:
借機出示歌詞,學生齊讀。
2.從這首歌的歌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關系呢?
3.是啊,是因為有了孔繁森這樣優秀的援藏干部,才有漢藏兩族的深情厚誼。藏族人民深切地懷念、深情地唱,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誦——(藏胞們唱的歌詞)。
4.指名讀,齊讀。
㈤、課后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期間,與藏族人民同甘共苦,與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地感情,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
2.出示幾組孔繁森在高原工作、生活時期的照片,讓學生欣賞了解。
精彩片斷欣賞:
師:請認真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能讓你感受到孔繁森很優秀的詞句,先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讀書圈劃,在小組中簡要交流。)
生:孔繁森對三個藏族孤兒“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
師:能說說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照顧你們的嗎?
生:爸爸媽媽為了養育我,供我讀書,每天都要很辛苦地工作。
生:爸爸媽媽每次到外地出差,都不會忘記給我帶禮物。
生:有一次我夜里,我發高燒,爸爸媽媽可著急了,他們顧不上休息,把送我到醫院看病。我掛水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夜沒睡,陪著我。
生:爸爸媽媽很關心我,每天接送我上下學。回到家還給我做好吃的,幫我復習功課。周末也不休息,要陪我學彈鋼琴。
生:我喜歡和同學做游戲,經常把衣服弄得很臟,每次都是媽媽給我洗衣服,從來不說累。
師: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在無私地愛你們,照顧你們。孔繁森也是這樣對待三個藏族孤兒的。你們知道嗎?(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
生:當時曲尼、曲印、貢桑都還是小孩子。特別是貢桑只有五歲,他晚上經常會尿床,孔繁森經常要給她換洗衣服、床單。
生:等孩子們睡著以后,孔繁森還要在燈下給他們補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