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設計
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讀出小鷹那高興、得意的樣子。(齊讀)
(通過朗讀、比較、品析,感悟小鷹更高興的心情。)
3、大家讀得真投入。老師都看到了小鷹那高興、得意的樣子。小鷹飛到了大山的上面,它得意地認為自己真的會飛了。那老鷹認為小鷹真的會飛了嗎?請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4、課文第3、4自然段寫了小鷹飛到大山上空的情形。現在我請第1組的同學讀小鷹的話,第2組讀老鷹的話,3、4組的同學讀旁白。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3、4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從情感上充分熏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
(三)品讀第5、6自然段,了解小鷹第三次學飛的情形
1、小鷹飛到大樹上,飛到這么高的大山上,還不算會飛,這可怎么辦呢?認真聽老師讀第五自然段,一邊聽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聽老師朗讀,想象小鷹展開雙膀,拼命向上飛的情景。)
2、我們班的同學可真善于想象!這時,小鷹鼓起勁,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出示:“小鷹只好鼓起勁,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的句子。)
這個句子有兩個詞很重要。把這兩個詞讀兩遍。(出示:鼓起勁 拼命)
①你們能聯系課文和自己的感受說說“鼓起勁”的意思嗎?(指名答)
小鷹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大山的上空,已經很累了,可老鷹還是不滿意,小鷹只好重新鼓起勇氣,使勁向上飛,這就是鼓起勁,一起讀。
②什么是拼命?(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什么是“拼命”。)
師:你說得太精彩了,這真是一個不怕苦、不怕累、好學的小鷹。
3、帶著你們的理解,讀好這句話。(全班齊讀)
小鷹是多么使勁地向上飛,把這兩個詞讀得再有力些。(全班有感情齊讀)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理解“鼓起勁”、“拼命”,巧妙推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進程。“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4、飛啊,飛啊,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移動小鷹)這時,小鷹是怎么說的?用“ ”畫小出小鷹說的話。(指名答,并板書: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5、你們發現這個句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指名答)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真了不起。這六個小圓點就叫做省略號。
如果我們把這六個小圓點去掉,聽老師讀這兩句話,感覺會有什么不一樣?
有省略號的句子這樣讀:(師讀: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沒有省略號的句子這樣讀:(師讀: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感覺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體會出第一句話是喘著氣說,第二句話是說話的語氣比較平靜。)
6、小鷹鼓起勁,拼命地向上飛,它已經很累了,連說話都上氣不接下氣了,這就是急促地喘著氣。你們就像小鷹這樣急促地喘著氣,把這句話讀給同桌聽。
(同桌互相讀,指名讀)
師評:聽你讀書,我仿佛聽到小鷹急促的喘氣聲,你真會讀書。讓我們一起把第5自然段有感情地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