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案例
《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情境是學生參與的重要因素。給學生創設一個與課文相符的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真實的情感,在朗讀中發展情境,從而激活學生活躍的思維,喚醒學生真摯的情感,獲得獨特的感受。本著課表的精神我大膽地創設小鷹學飛的情境,以讀為主線,在讀讀、演演、說說中進入角色,體會文中蘊涵的道理。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片段一
師:誰來演演老鷹?想一想平時老師說話的語氣,該怎樣讀好老鷹說的話?你們先自由的讀讀,然后再來演演老鷹。
[孩子們都興趣昂然的投入練讀。]
師: 哪位小朋友愿意讀讀?
生:我們應該用“親切”的語氣讀。……
生:我不同意
生:老師,我覺得還可以讀出失望的語氣。……
片段二
師:小鷹飛得算不算高呢?它還應不應該往上飛呢?
生:它應該該繼續地向上飛,不應該半途而廢,因為天上有飛的更高的鷹,它一定要一往直前!”
生:我覺得小鷹并不一定要往上飛。如果它再怎么努力地飛,卻只能飛這么高。我看只要它努力了就行了,不一定要成為飛得最高的鷹!
生:如果飛得過高,上面空氣稀薄,它不能呼吸怎么辦呢?我覺得它不一定要飛到最高的地方,因為那可能有危險!
做老鷹?想一想平時老師說話的語氣讀好老鷹說的話。你們先自由的讀讀,然后再來演演老鷹。孩子們都興趣昂然的投入練讀中了。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本課的教學中,出現這樣一個教學片段:我帶領孩子們扮演“老鷹”,請他們讀好“老鷹”的話。為了讓孩子們能讀準老鷹的語氣,我引導他們聯系實際生活想一想:“老鷹”是“小鷹”的老師,該怎樣讀呢?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告訴我應該用“親切”的語氣讀,而且大部分孩子都練讀得很投入。我為自己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而暗自高興。這時,周同樂同學舉起了小手,“老師,我不同意”我看了看他,并沒有請他站起來,可他的小手卻舉得更高了,搖得更厲害了。我無奈的示意他起來,“老師的語氣并不都是親切、和藹的能是嚴厲的,可”周同樂嚴肅的說道。我驚訝地看著他,不知如何是好,心想:糟糕!這不是添亂嗎?我定了定神,吸了口涼氣,轉念又想:新課改不就是要啟迪思維,鼓勵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嗎?我饒有興趣的請他為大家讀一讀。他精彩的示范贏得了同學們的共鳴,而我從他的語調間仿佛看到了熟悉的情景。是啊!這不就是上次他沒考好,我與他談心時的語氣嗎!他剛剛坐下,班級里就掀起了波瀾,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李滔同學也站了起來,“老師,我覺得還可以讀出失望的語氣”他興奮的說道。他深情并茂地為大家朗讀,從他的眉宇之間我讀出了上次我們談話中我的失望。孩子們的洞察力是多么地細致呀!難道做為教師的我們和孩子們交流的方式就僅僅只有溫和耐心的嗎?不 ,它應該是親切地、鼓勵地、熱情地、失望地、嚴厲地``````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性格炯異的孩子?晌覅s掉進了模式化的朗讀中,忽視了生活,忽視了真情實感的流露。是孩子們使我真切地理解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意義。這正不是新課改所期待孩子們身上應該出現的可貴品質嗎?而我卻陷入了備課本|,備教法,甚至備表情、語氣卻不備學生的怪圈中,忽視了理解語文學習的真正意義,丟棄了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