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說課
說教材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事,極富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表現(xiàn)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婆婆因“盲”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蟈蟈”叫聲美妙動聽,送一只給盲婆婆,讓她分享田園情趣,喚起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回憶,能減少一些生活的缺憾。
說教法、學法
教學時,全文圍繞:“我”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為什么送盲婆婆蟈蟈呢?
1、在讀課題時要抓住“盲婆婆”,殘疾人看不見,年紀又大了。我是關心她的,如何做的呢導入全文的學習。
2、精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時,我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呢?了解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
捉——送 理解時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我”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喜悅之情。
3、學習第二小節(jié)時,抓住“替”一詞,讓學生體會“我”平時可能會給盲婆婆做些什么事?上學還惦記著,那么的關心盲婆婆。
4、精讀第三小節(jié)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想象蟈蟈的叫聲讓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歡樂的往事?進行朗讀感悟后,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象,在思緒飛揚中讓學生寫下自己的篇章,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求得發(fā)展,品嘗成功的喜悅,創(chuàng)編詩歌,享受創(chuàng)造美。
5、最后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第一學段的語文閱讀要求中明確指出這樣幾點:
1、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
2、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誦讀詩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你們知道在2008年9月6日到9月17日在被北京舉行了什么運動會嗎?
⒉在這個運動會上所有的運動員和奧運會的運動員有什么不一樣嗎?
他們要撐著拐杖賽跑,坐著輪椅打球。有位鉛球運動員是在別人的攙扶下站在領獎臺上。
⒊今天我們又認識一位殘疾人,盲婆婆
板書:盲婆婆 盲婆婆是位怎樣的婆婆?(年紀大 看不見)
⒋我們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藍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曠的原野。而這位婆婆,她眼睛卻什么也看不見,她的世界一片黑暗。
盲婆婆是視力殘疾,有的殘疾人是聽力殘疾,有的是肢體殘疾,他們有那么多的痛苦、有著那么多的不便,不過在世界范圍內(nèi),殘疾人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2月3日指定為是國際殘疾人日,我國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很多人都加入了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隊伍中來。
⒌今天我們學的第5課中就有一位孩子時時關心著這位盲婆婆呢,他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呢?老師為大家?guī)硪皇仔≡姡鍟徒o的蟈蟈,想聽嗎?聽老師范讀課文。請大家一邊聽一邊想。大家聽的真認真,就是5齊讀課題
⒍你們想不想自己也讀一讀?生自由讀課文
⒎要求:讀準字音
①檢查字音 開火車讀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呢,說說需要注意什么?您和鄰 邊音和鼻音 領 后鼻音 難 鼻音 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