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說課
生:歌聲會領你走進花園,聞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聲會領你走進二(2)班教室,聽到小朋友瑯瑯地讀書聲。
生:歌聲會把你帶到大街上,看到熱鬧的人們。
生:歌聲會把你帶進大森林,看到可愛的小動物。
生:歌聲會領你走進樹林里去,聽到小鳥們唧唧喳喳地歡叫聲。
生:歌聲會把你帶入馬戲團,欣賞到精彩的馬戲。
受到表揚小朋友連起來做了兩句詩了
⒏你們真了不起,今天學會作詩了,成為一位小詩人,讓我們一起鼓掌祝賀下自己吧。
師:聽了小朋友說的,我仿佛看到了盲婆婆笑的更甜了。享受到蟈蟈的歌聲帶給她的歡樂生活。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第二三小節,
4、第四節
盲婆婆多開心呀,高興得露出了笑容,笑容是多么的燦爛。讓我們都來做一只可愛的蟈蟈吧,讓我們帶給盲婆婆更多的快樂吧!齊讀最后一小節。尤其讀好:咯咯,咯咯,咯咯。。。
師:這里有六個點,老師不明白,誰知道?生:這是省略號。師:對,這是省略號,省略了蟈蟈的叫聲。“咯咯咯咯咯咯”,一邊聽著一邊想著,(由重到輕)
在盲婆婆的耳邊一直圍繞著蟈蟈的歌聲 讀
把這個動人的故事記在心里。讀
歌聲是那樣的歡樂,盲婆婆是那樣的開心 ,讀
學到這里,盲婆婆的歡樂是怎么來的呢?
是蟈蟈的歌聲帶來的,是我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帶來的,是我對盲婆婆的關心讓她快樂!
你們有什么想說的?(感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小朋友對盲婆婆非常關心。
師:學到這里你覺得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
生:我們要關心殘疾人。我們要關心老人。我們要關心別人。
有了這善良,樂于助人的“我”,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現光明!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也要做課文中“我”這樣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要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體有殘疾的人。
如果我是盲婆婆的鄰居,我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討論
學習生字 讀生字 描筆順 范寫 描紅
教學反思
1、朗讀吟誦,感受節奏美。
詩歌的語言是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讀起來瑯瑯上口,悅心悅目。童詩中有精練的語言,奇特的比喻,機智的比擬,鮮活的動詞,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等等。到處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無窮的魅力,是最適合孩子朗讀吟誦的短文。讓學生在和以往學過的語言的比較中初步感受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平仄,節奏,對稱,教師適當地傳授一些基本吟誦方法,在反復的朗讀背誦中,讀出詩歌的節奏美,激起學生對語言的熱愛,對文學的興趣。
2、品味詩文,鑒賞意境美
本詩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孩子閱讀的材料詩是美的載體,詩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韻節奏的美,創設意境的美,想象新穎獨特的美,抒發感情至真至純的美,兒童詩還有獨特的質樸美。在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的內蘊美,引領孩子去品讀,去感受,去體驗。于漪老師說過: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因此,教學生閱讀,千萬不能支解,不可嚼爛,千萬不能將秀氣和靈氣教去了。如果把靈動的、活潑的詩詞教僵了,就使他們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課教學中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品味詩文,感受其中蘊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