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藍色的樹葉
教學目標:
1、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
2、了解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記敘的方法,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理解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教育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2、理解園園為什么臉紅了,從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教育學生要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讀生字卡片
二、 新課
1、出示題目
2、齊讀題目
3、同學們,平常我們看見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呢?對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樹葉都是綠色的,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里邊的小朋友畫的樹葉卻是藍色的,這是為什么呢?
4、想知道原因,就請同學們仔細聽錄音,答案就在其中。
5、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思考以下的問題:
①李麗為什么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借到了嗎?
②李麗不是需要綠鉛筆嗎?為什么會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
③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
6、誰會讀第一自然段
①看看有幾句話,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②出示掛圖,請看掛圖,告訴老師哪個是李麗,哪個是林園園?
③你們想知道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嗎?請同學們繼續學習第2、3、4自然段。
7、分別請同學讀2、3、4段
①請同學們用“——”畫出李麗說的話,用“﹏﹏”畫出林園園說的話。
②讀第一次對話。
a、李麗為什么“小聲說?”
b、 “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
c、還從哪里可以看出林園園不想借出鉛筆?
③讀第二次對話。
a、理解“只好”
b、 “我怕你把筆弄斷了。”這是林園園的心里話,她擔心李麗使綠鉛筆時會把筆尖弄斷了,實在有點舍不得借。
④請同學們讀第三次對話
a、林園園講了三個“不要”,總是擔心李麗弄壞了,或者使用得太費,舍不得借。
b、 從這三個“不要”更加說明林園園不想借綠鉛筆給李麗。
⑤請同學們讀第四次對話
a、“還畫小草嗎”?太多了,林園園聽到李麗說要畫小草,覺得太費綠鉛筆了,所以林園園說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準畫樹葉。
b、李麗沒接林園園的鉛筆,林園園有什么反應?請一個同學來讀最后一段。
8、請同學讀最后一段
a、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
b、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怎么做?
9、總結提問:
①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讀完課文后,你覺得李麗和林園園是怎樣的孩子?
③你喜歡誰?
④同學之間應該要怎樣?
10、解答小黑板的問題。
11、分角色朗讀全文。
12、完成課后練習。
13、以“我想對林園園說……”為題,展開討論。
教學反思:
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并著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為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后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進行說話訓練。整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環節我忽略了課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讓學生生硬的理解字詞,學習效果不大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課后,我對自己在備課中所欠缺的環節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了,學習效果明顯的有所改觀。是的,學生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個“激勵、喚醒、鼓舞”,飽含了多少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