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子》評課稿
《云房子》評課稿
《云房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述了雨后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云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時,云朵散去,天空更顯潔凈艷麗。另外,天空還有小鳥的歡快飛動。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
一、注重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動力,教學環境是作用于兒童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僅有益于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調動兒童的情感參與。這樣,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才會那么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得到語感的訓練。在教學中,開頭的語言描述和讓學生戴頭飾是創設情境,那么帶著“小鳥”“造房子”就是用學生的活動在發展情境,后來的“讀房子”和“說房子”更是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在深化情境。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的舉手投足、表情語言都與這情境和諧,都是為了活化這種生活情境,都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自己是一只“小鳥”。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活化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那么濃,思維才會那么活躍,表演才會那樣逼真,朗讀才會那么到位,想象才會那么豐富……
這是一個幻想的課堂,通過讓學生想象云房子的樣子,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幻想的天地;這是一個創新的課堂,在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讀句子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句子后,教師又設計了“再造房子”這個環節,目的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獲得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這是一個愉快的課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造云房子及在房子里快樂的玩耍、做客,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讓學生在一種愉悅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
二、注重朗讀,突出自主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這堂課的設計思路清晰,環節精致,充分體現了低年級課堂的以讀導學的教學模式。李老師在教學時,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度分析,而是對課文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反復朗讀、感悟,體會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當,然后指導美讀課文,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最后達到運用的目的。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讀得多,讀得透,注意邊讀邊想,讀的層次分明。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讀出感情,教學很有坡度。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練得也很到位,從詞到詞組到句到段,學生一步步讀好,踏踏實實,教師的表揚,鼓勵更是成為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動力。教學中學生的主動體現得比較充分,教師只起導的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地理解字詞句段,從而有感情地讀好。
其一,合作學習很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但低年級學生又不太會合作,還缺乏合作的技能,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地互動,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合作過程中,教師還應參與到小組中進行個別指導,組織他們進行更有效的交流和探討。
其二,在教完第二自然段時,如能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云房子當堂畫下來,并把這些不同的云房子展示出來,這對后面的練習說話會有幫助。
其三,頭飾的準備得也不夠多,如果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戴上頭飾,也許他們會更活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