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學設計方案
我畫的是 。7、自學檢測練習 劃:我們喜歡的黃山石叫△△△△,它在 ,像 。 說:我們認為這些詞用得好……,因為……。 讀:我們選第 種方式讀……(①個人讀②齊讀③輪讀④男(女)生讀⑤其它) 演:我們請 導游向大家介紹……選做題:我們還發現……形
成
性
評
價本節課首先通過讓學生選擇“奇”的解釋,理解了它在課題中的含義,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發散思維”和“給怪石取名”,既具有趣味性,又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地表達的能力。有的學生問“你是沒有出世的孫悟空吧?”有的學生說“你肯定貪玩回不了家了!”還有的學生說“你長得真逗,咱們做好朋友吧!”……課件的直觀演示,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至于起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門:“象鼻石”、“一棵松石”、“土豆石”……通過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大膽想象,且樂于表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技術的運用”。“給奇石配畫”將語文學科向其它學科的滲透,用口頭和圖畫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象的畫面,增強了趣味性,適應了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自學檢測練習”由于設計了輔助性語言,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積極探究,合作學習,很好地完成了該練習。知識性的練習分散于各知識點,學生練習很輕松,加上學生的自主探究,多媒體直觀感知,學生對基本知識都能掌握。最后,布置了寫奇石和搜集資料辦手抄報的作業,實現了將課內的知識延伸到課外。經過課堂的學習,對此項作業,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辦手抄報開闊了眼界,學生了解了許多課文中沒有介紹的關于黃山風光的知識。初步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在考試中發現本課學生掌握的較好。課后練習深受學生歡迎,完成情況非常好。在考試中,發現本課知識內容學生掌握得較牢固。
教 學 設 計 思 想本課《黃山奇石》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十四課。本節課依據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實現自主學習。 一、運用課件創設最佳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良好氛圍。使師生,生生關系沒有距離感,畏懼感,大家都無拘無束,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同時通過課件的演示,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心理壓力的目的。1、根據教材特點,導入新課部分,請學生欣賞黃山風光的課件:一陣悠揚的古曲引出了一輪朝陽,勾勒出黃山群峰的輪廓,各種姿態的松樹在云海中時隱時現,依次出現仙桃石、猴子觀海…… 課件把多媒體的一系列元素包括視頻,音頻,動畫,文本優化組合成一幅科學、準確、美觀、豐富多樣的景觀畫面,使學生大有身臨其境之感。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驚嘆,自然顯露的微笑中,反饋出學生的心靈深處,泛起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漣漪,為下面的學習開拓了空間。 2、探索認知部分,利用多媒體,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畫面,理解詞語,合作自學,感情朗讀,想象練說等各種學習活動,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礎上自由組合,分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地培養和發展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協作精神。 3、鞏固總結部分,利用多媒體再次出現的黃山風光課件,讓學生再次感受,并背誦自己喜愛的段落,為畫面配音,既幫助鞏固、深化了知識,又受到美的熏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油然而生。 二、教給學法,實現自主合作學習 自主發展,主要考慮學生的內在因素,新課程目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學,自由組合,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自主選擇題目練習和表達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