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1、通過拼讀音節會讀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寓言兩則的內容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
1、認讀生字,會寫生字。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學生欣賞動畫故事《坐井觀天》。
2、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內容。
3、板書課題,讀題,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生字和詞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和生活理解詞語含義。(2)指名讀課文,教師注意正音和范讀,指導學生把文章讀通順。
(3)交流初讀感受,解決次要問題。
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讀歸納、整理,形成如下認識: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鳥。
b、知道青蛙和小鳥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鳥爭論的原因及主題。
學生在談到青蛙和小鳥的位置關系時,教師順勢切入,學習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內容。
(1)教師簡筆畫水井的形狀。
(2)學生在水井上貼出青蛙和小鳥圖片的位置,并口述貼圖的理由。
a、我從文章的插圖中知道應該這樣貼。
b、我從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讀出來的。
(3)學生自讀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1、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2、點名讀,師生評讀,體會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禮貌行為和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練習朗讀,再現對話情形。
4、教師引讀,男女生分組加上動作表演讀。
師:一只小鳥飛呀,飛。飛過山川,飛過河流,飛過田野。它口 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見了問: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從哪兒來呀?”
女生:“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水喝。”
(二)嘗試朗讀第二次對話。
1、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第二次對話。
2、理解“大話”的具體含義。深入探究:青蛙為什么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或做實驗了解青蛙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無邊無際”的含義,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練習說話,(無邊無際的大海、沙漠、田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