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計
教學前設計:一、教材分析:
《媽媽,不要送傘來》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這首小詩用呼告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親情。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在家經常幫助父母掃地、喂雞、倒垃圾,農忙季節還給在農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飯等。從小自立意識很強,承擔的責任很大。因此,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學習這篇課文,就會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相信課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學目標:
1、認讀課文中的8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勇敢、歡快”的含義,并用這兩個詞造句。
3、能仿照課文,用“不要……,……,我……”這個句式說話。
四、學習方式: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學具準備:
1、學生提前搜集雨中圖片。
2、教師準備幻燈、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中設計:
六、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圖片,相互交流,并說出圖上的情境。
2、播放課件(下雨天,校門口站滿了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很多家長都紛紛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個孩子沒人來接,獨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學生看圖,說說當你看到這種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自立能力強,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們想不想認識他?(生答)
3、板書課題:媽媽,不要送傘來
齊讀課題, 認讀“傘”,師拿出雨具“傘”,說一說字與實物像不像?
(二)初讀課文,和生字交朋友。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a:邊讀邊把不認識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請出來(學生邊讀邊畫,非常認真);b:標出詩的節序。
2、我們在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樣去解決它呢?(查字典、問老師、問同學、猜字)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認識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書一起讀,學讀不會讀的字和難讀的字。
4、做猜字游戲
(1)課文中的生字朋友急著要和大家見個面,瞧,它們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學評議。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組做猜字游戲,評選做得好的小組。
5、大家剛才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你們又認識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誰能大膽地說給大家聽?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幾個字,下面就用你喜歡的字組詞,給大家聽,好嗎?
7、在你的詞語“聚寶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詞語,你最喜歡哪個,能選一個說句話嗎?
8、自由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讀課文,深化理解
1、小聲讀課文,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不讓媽媽來送傘?
(1)同桌討論。
(2)指名說,師生評議。
2、課文中的小朋友很愛他的媽媽,他媽媽也很愛他,誰愿意把他想對媽媽說的話有語言地讀給大家聽?
3、你想不想跟錄音機里的阿姨比誰讀得好呢?(教師放錄音)
4、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
5、大家讀得真不錯,下面請小組讀課文,選出每個小組中讀得最好的同學參加朗讀比賽(全班評議,評選出每小節的朗讀冠軍,進行獎勵)。
6、全班齊讀課文。
7、在語境中引導用“勇敢、歡快”造句。
(1)找出課文中帶有“勇敢、歡快”的句子。
(2)全班齊讀這兩個句子。
(3)引導造句。